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

君尝手校舆地图,上下千载铅黄朱。

斯人魁磊岂假此,愿见尅复东西都。

胸中远略指诸掌,表里拄腹撑肠书。

深知祸起取幽蓟,颇觉气王吞青徐。

眼看僭伪忽亡灭,逆党未足劳诛锄。

万方助顺事可卜,火运要是穹苍扶。

兴衰拨乱戴真主,会扫氛祲开云衢。

于今荆淮付诸将,控带川陜襟江湖。

傥能倒用进筑法,更许世袭宏规模。

两河境土不难办,狡寇胆落游魂孤。

古今徒闻作戎首,中国礼义终如初。

公家自有中兴相,雅意泰阶光六符。

难兄难弟实间出,直欲并驾仍齐驱。

承明入谒一见决,三迁故事登元枢。

整顿乾坤赖公等,我病只合山林居。

残年正尔甚易与,不过二顷邻一区。

平生故人半廊庙,老僧何患无门徒。

与君痛饮遽成别,努力强饭供时须。

男儿富贵亦细事,否泰相反分贤愚。

酒酣起舞莫作恶,行矣自爱千金躯。

本朝再造旧基业,速拯涂炭疲氓苏。

勿令毫发有遗恨,文章尔雅华国犹其馀。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曾亲手校对过地图,历经千年铅黄朱墨。
这样的人才岂能仅凭此展现,希望你能攻克东西两都。
胸中战略了如指掌,内外皆有深思熟虑的计划。
深知祸乱源于幽燕,气概豪迈欲吞并青徐。
眼看篡位者迅速灭亡,叛党不足为患无需大肆铲除。
天下人心向顺,复兴有望,靠的是苍天庇佑。
拨乱反正,期待真主登基,扫清阴霾,开辟坦途。
如今荆淮之地交给将领,掌控川陕,面对江湖形势。
若能借鉴古法筑城,允许世代传承宏大规划。
两河之地治理并非难事,敌寇胆寒,孤立无援。
古人建功立业,礼仪之邦始终如一。
朝廷自有中兴之臣,你的高尚志向如同六符显扬。
你我兄弟般的情谊出类拔萃,共同追求高位。
承明殿拜见,一见如故,晋升之路如同古例。
整顿乾坤,依赖你们这些栋梁,我只宜隐居山林。
晚年生活简单,只需二顷田地为邻。
平生好友多在朝廷,老僧何愁没有弟子。
与你痛饮后即将分别,务必保重身体以应时需。
富贵并非大事,人生起伏决定贤愚。
酒醉起舞,切勿做恶,珍爱自己宝贵生命。
本朝复兴旧业,亟待解救困苦百姓。
勿留遗憾,你的文采将继续光耀国家。

注释

舆地图:地图。
铅黄朱:古代用于书写和标注的地图颜色。
斯人:此人。
尅复:攻克。
僭伪:篡位者。
火运:天命、好运。
氛祲:阴霾、不祥之气。
中兴相:中兴的宰相。
泰阶:古代象征吉祥的星象。
元枢:中央最高官职。
平生故人:一生的老朋友。
廊庙:朝廷。
强饭:勉力吃饭。
涂炭:困苦、苦难。
华国:使国家光彩照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名为《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以及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

从艺术角度看,这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开篇“君尝手校舆地图,上下千载铅黄朱”两句,既描绘了李叔易博士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学者形象,也暗示了其对国家疆域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中“愿见尅复东西都”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中心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渴望安定之心。接下来的“胸中远略指诸掌,表里拄腹撑肠书”则进一步描绘了李叔易博士胸怀壮志、学问渊博的形象。

在“深知祸起取幽蓟,颇觉气王吞青徐”中,作者通过对历史兴衰规律的洞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于国家安危的关注。紧接着,“眼看僭伪忽亡灭,逆党未足劳诛锄”则是对叛乱势力的批判和期待迅速平定的愿望。

诗人在“万方助顺事可卜,火运要是穹苍扶”中提出了顺应天命、辅佐君主的理念,并期盼国家能够寻找到合适的治理之道。而“兴衰拨乱戴真主,会扫氛祲开云衢”则是在强调国家需要明主和英才来挽救时局。

在后半部分,“于今荆淮付诸将,控带川陜襟江湖”中,作者通过对疆域的描述,再次表达了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紧接着,“傥能倒用进筑法,更许世袭宏规模”则是在肯定李叔易博士治国之策,同时也寄托着希望其能够实现更大的政治理想。

“两河境土不难办,狡寇胆落游魂孤”表达了对于边疆安定和民族团结的期望。而“古今徒闻作戎首,中国礼义终如初”则是在肯定中华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在强调国家治理中礼义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公家自有中兴相,雅意泰阶光六符”是对朝廷中兴之相和政治清明的美好祝愿。紧接着,“难兄难弟实间出,直欲并驾仍齐驱”则是在赞扬李叔易博士的人品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其政治理想能够实现的期待。

“承明入谒一见决,三迁故事登元枢”中,作者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强调了国家治理中英才的重要性。紧接着,“整顿乾坤赖公等, 我病只合山林居”则是在表达对李叔易博士能力的信任,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个人的隐退之心。

最后,“残年正尔甚易与,不过二顷邻一区”中,作者以淡泊明志,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平生故人半廊庙,老僧何患无门徒”则是在赞扬李叔易博士的人格魅力和学问,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谦逊态度。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士人对于政治理想、国家安危以及个人抱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奉送真歇禅师往住阿育山兼简黄檗云峰诸老

时流罕识真,特立取众忌。

不有明眼人,谁止万口沸。

古今冠盖场,毁誉固一致。

胡为空门中,生灭亦滋炽。

更怜晚学徒,遍参反谀媚。

妄将宗派分,未必尽师志。

要是鹰犬姿,乃出蛇鼠计。

堂堂真歇师,的的示大意。

所向古道场,衲子悉倾至。

往年入吴闽,宴坐走檀施。

继踵几尊宿,建立各超诣。

南方祖令行,山川久增气。

乃知群魔怖,不乐佛住世。

休歇云卧庵,谤焰息氛翳。

欻然天门开,黄纸书广利。

万态复现前,颇似厌权势。

去来初何心,缘感本自契。

悯兹象众衰,愿力救深弊。

维师法梁栋,世道贵相济。

露风吹海云,瘴岭发岩桂。

欲挽衣裓留,意已万里外。

我老卜后期,夜话炯不寐。

形式: 古风

奉酬陈端中明府长韵

往在识公日,我与儿曹俱。

八龄初问字,双钩略摹朱。

知为太学生,夙仰君子儒。

契阔三十载,邂逅天一隅。

追数半鬼录,宰上空美楰。

所存复陆沉,隙中惊过驹。

长者类太丘,祖风如魏谟。

兵火已无屋,蓬蒿仍不锄。

善藏武城刀,息驾王乔凫。

功名有要路,矢石思捐躯。

常挥铁如意,欲碎玉唾壶。

书生无浪语,天骄今既诛。

下如鸱夷子,扁舟归五湖。

安用金谷园,坠楼烦绿珠。

相国起刀笔,将军拔屠沽。

但封寝丘地,莫料秦王须。

隐居九畹兰,活计千木奴。

客至径设醴,诗来或操觚。

游戏百家衣,剧谈五杂俎。

涉世虽历落,安命良支梧。

形式: 古风

建炎感事

乾坤忽震荡,土宇遂分裂。

杀气西北来,遗毒成僭窃。

议和其祸胎,割地亦覆辙。

傥从种将军,用武寨再劫。

不放匹马回,安得两宫说。

巍巍开国初,真宰创鸿业。

一统包八荒,受降临观阙。

并州稍稽命,骈头亟膏钺。

于今何势殊,天王狩明越。

诸镇本藩翰,楚破阖城血。

翠舆欲东巡,蹈海计愈切。

诏下散百司,恩许保妻妾。

瞻彼廉陛尊,孰与壮班列。

肉食知谋身,未省肯死节。

检校舆地图,宁复见施设。

三吴素轻浮,伤弓更心折。

四顾皆惊波,苍黄共呜咽。

维兹艰危秋,贫士转疏拙。

明年谷增贵,贤愚罔分别。

何处置我家,患在建午月。

故山盍早归,岂忧践霜雪。

作意海边来,初非事干谒。

责我卖屋金,流言尚为孽。

汪公德甚大,游说情激烈。

力救归装贫,一洗肝肺热。

如公趋急难,正似古豪侠。

行藏道甚明,亲养志先决。

去矣茅三间,无问衣百结。

他时期卜邻,此日尤惜别。

请以兄事公,尺书未宜缀。

形式: 古风

信中居仁叔正皆有诗访梅于城西而独未暇载酒分付老拙其敢不承

关山往岁曾冰裂,跋马平坡千树雪。

疏枝冷蕊最撩人,雪后生香微带月。

醉中不数长短亭,狐裘拥鼻风前醒。

十年丧乱岂记忆,一见新诗心目惊。

平生公辈真豪友,意气相投共杯酒。

祇今流落天南端,怅望中原莫回首。

及身强健频看梅,此花到眼春光催。

玉人风味正清绝,但欠雪月相徘徊。

欲访城西寻醉语,竹篱茅舍知何许。

携壶藉草傥不嗔,便与此花长作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