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十)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伫立时。

有意水声千古在,无情山色四边围。

孤鸿远入晴烟去,双鹭斜穿禁柳飞。

景物不妨闲自适,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爱写诗,写诗是在天津桥上站立的时刻。
他心中有诗意,流水的声音千年回荡,无情感的山色环绕四周。
孤独的鸿雁飞入晴朗的云烟,双鹭穿过宫苑的柳树飞翔。
欣赏这些景色,悠闲自得,欧阳修并非只爱写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吟诗:作诗,写诗。
天津:古代地名,这里代指某处风景。
伫立:长时间站立。
有意:有心,有意境。
无情:无情感的。
山色:山的景色。
孤鸿:孤独的鸿雁。
晴烟:晴朗的云雾。
双鹭:两只鹭鸟。
禁柳:宫苑或禁区的柳树。
闲自适:悠闲自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其十)》,诗中以“尧夫非是爱吟诗”开篇,强调诗人并非单纯喜好诗歌,而是借诗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他站在天津(可能指地名,也可能是比喻静观之处)时,感受到水声的永恒和山色的包围,展现出对大自然深沉的欣赏。孤鸿远飞入晴空,双鹭轻盈穿越柳林,这些生动画面描绘出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景色。诗人借此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结尾再次重申,诗人吟诗并非仅为爱好,而是源于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美的赞叹。整首诗寓情于景,体现了邵雍诗作的哲理性和意境美。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七十二)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顾时。

若有意时非语话,都无情处是肝脾。

方将忧己到未到,何暇责人知不知。

因喜圣贤用心远,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一三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慎动时。

枉道干名名亦失,怫民从欲欲还隳。

号为贤者能从善,名曰小人须饰非。

大佞似忠非易辩,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二十七)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登阁时。

往事千年徒渺漭,斜阳一片漫光辉。

伊川洛川水似线,太室少室峰如锥。

争者从来是闲气,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七十四)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鉴诫时。

意浅不知多则惑,心灵须识动之微。

行凶既有人诛戮,心善岂无天保持。

读易不惟明祸福,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