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一三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慎动时。

枉道干名名亦失,怫民从欲欲还隳。

号为贤者能从善,名曰小人须饰非。

大佞似忠非易辩,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尧夫并不是因为热爱写诗,写诗是他深思熟虑的时候。
追求名誉反而会失去它,迎合民众欲望会导致其崩溃。
被称为贤良的人能遵循善行,被称为小人的人需要掩饰错误。
大奸之人伪装忠诚不易辨识,尧夫并不是因为热爱写诗。

注释

尧夫:指陈师道,宋代诗人。
吟诗:作诗、写诗。
慎动时:深思熟虑的时候。
枉道:违背正道。
干名:追求名声。
怫民:触怒民众。
隳:毁坏、崩溃。
贤者:品德高尚的人。
从善:遵循善行。
饰非:掩饰错误。
大佞:大奸之人。
似忠:看似忠诚。
易辩:容易辨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其一三一)》,主要探讨了诗歌创作与个人品行的关系以及对道德与伪善的辨识。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邵雍并不是单纯为了吟诗而吟诗,他通过诗表达深思和警醒。接下来的诗句指出,过分追求名声可能导致失去真正的道德,迎合民众欲望可能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诗人强调,即使被称为贤者的人也要不断追求善行,而小人则需要掩饰自己的错误。

诗中提到“大佞似忠非易辩”,暗示了识别伪忠之人的困难,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上表面忠诚实则奸佞的现象的忧虑。最后再次回到开头,强调诗歌创作的深层含义并非仅限于艺术,而是关乎道德和洞察世事。

整首诗以诗的形式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关于道德选择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二十七)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登阁时。

往事千年徒渺漭,斜阳一片漫光辉。

伊川洛川水似线,太室少室峰如锥。

争者从来是闲气,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七十四)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鉴诫时。

意浅不知多则惑,心灵须识动之微。

行凶既有人诛戮,心善岂无天保持。

读易不惟明祸福,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一二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诧时。

事少事多都在己,人忧人喜更由谁。

壶中日月明长在,洞里乾坤春不归。

谁道光阴如过隙,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四十六)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秋出时。

楼上清风犹足喜,水边芳草未全衰。

才凉便可停新酒,薄暮初能著夹衣。

都没人间浪忧事,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