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其二)晋臣和李能伯韵,属余同和。赵以弟兄皆有职名为宠,词中颇叙其盛,故末章有裂土分茅之句

旧交贫贱,太半成新贵。冠盖门前几行李。

看匆匆哂笑,争出山来,凭谁问,小草何如远志。

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

任掀天勋业,冠古文章,有几个、笙歌晚岁。

况满屋貂蝉未为荣,记裂土分茅,是公家世。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鉴赏

这首《洞仙歌》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晋臣李能伯的韵脚和风格进行和作。词中描绘了旧友地位变迁,昔日贫困的朋友如今大多显贵,门前车马喧嚣,昔日的亲密关系在功名利禄面前显得淡薄。词人感慨世事无常,即使有极大的功业和文章,晚年也未必有欢歌陪伴。他以“裂土分茅”暗指晋臣家族的显赫背景,表达了对权势更迭和人生荣辱的深刻思考。

词的结尾处,辛弃疾指出,即使满屋的荣耀(如貂蝉之类的官位象征)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荣光,因为这些富贵并非个人的真正成就,而是源于家族的荫庇。整体来看,这首词寓言性强,借典故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价值观的反思。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留博山寺,闻光风主人微恙而归,时春涨断桥

隐隐轻雷,雨声不受春回护。落梅如许。

吹尽墙边去。春水无情,碍断溪南路。凭谁诉。

寄声传语。没个人知处。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

身后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青鞋自喜。

不踏长安市。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孤鸿起。

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祝英台近(其一)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

老眼羞将,水底看山影。

试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

绕屋声喧,怎做静中境。

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其二)

绿杨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

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

断肠几点愁红,啼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

别情苦。马蹄踏遍长亭,归期又成误。

帘卷青楼,回首在何处。

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