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寄扬州鲜于子骏从事邵光

扬州望金山,隐隐大如幞。

朅来长江上,孤高二千尺。

僧居厌山小,面面贴苍石。

虚楼三百间,正压江潮白。

清风敛霁雾,晓日曜金碧。

直侵鱼龙居,似得鬼神役。

我行有程度,欲去空自惜。

风吹渡江水,山僧午方食。

波澜洗我心,笋蕨饱我腹。

平生足游衍,壮观此云极。

铁瓮本谁安,海门复谁植。

东南递隐见,遥与此山匹。

兹游几不遂,深愧幕府客。

归时日已莫,正值江月黑。

顾视天水并,坐恐星斗湿。

使君何时罢,登览不可失。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扬州眺望金山,它隐约可见,巨大如一顶幞头。
我来到长江之上,金山孤独而高耸,直插云霄达两千尺。
僧人居住的地方嫌山小,四周都是青色的岩石环绕。
虚无的楼阁有三百间,正好压在江潮泛起的白色浪花之上。
清风收敛了雨后的雾气,朝阳照耀着金色和碧绿的景色。
光芒直射到鱼龙的居所,仿佛掌控着这里的神秘力量。
我行程有限,想离去又感到惋惜。
风吹过江面,山中的僧人刚刚用完午餐。
江水洗涤我的心灵,竹笋和蕨菜填饱我的肚子。
一生中能有这样的游览已经足够,这壮丽景象堪称极致。
铁瓮城本应何处安放,海门又由谁来守护?
东南方向的景色逐渐隐没,与这座山遥相呼应。
这次游玩差点未能成行,我深感作为幕僚的遗憾。
回去时已是傍晚,江面黑沉沉的月亮升起。
回首望去,天水相连,唯恐星星沾湿衣裳。
希望您能尽快结束公务,这样的登临美景不容错过。

注释

金山:地名,指扬州的金山寺。
幞: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朅来:忽然、突然。
孤高:形容山势高耸独立。
僧居:僧人的住所。
苍石:青色的石头。
虚楼:空旷的楼阁。
正压:恰好位于。
清风:清凉的风。
霁雾:雨后放晴的雾气。
鱼龙居:神话中的水下生物的居所。
幕府客:幕僚或官员。
江月黑:夜晚江面上的黑色月亮。
星斗湿:星星似乎要被江面的水汽打湿。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游金山寄扬州鲜于子骏从事邵光》,描绘了诗人游览金山的所见所感。首句“扬州望金山,隐隐大如幞”,以远处眺望金山的形象比喻,写出其宏伟壮丽。接着,“朅来长江上,孤高二千尺”强调金山的地理位置和高耸入云的姿态。

诗人细致描绘了金山周围的环境,“僧居厌山小,面面贴苍石”,展现了山势的峻峭与僧房的静谧。随后,“虚楼三百间,正压江潮白”则描绘了金山寺的规模,以及江潮映衬下的壮观景象。

“清风敛霁雾,晓日曜金碧”描绘了早晨的清新气象,而“直侵鱼龙居,似得鬼神役”则寓言金山的神秘力量。诗人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我行有程度,欲去空自惜”。

最后,诗人感叹时间流逝,“归时日已莫,正值江月黑”,并期待着能再次登临。“使君何时罢,登览不可失”表达了对友人和美景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公务的暂时放下以享受游历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金山的雄伟壮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游城西集庆园

送客城西客已远,归路北池接南苑。

冰澌片断水光浮,柳线和柔风力软。

缭墙朱户谁家园,流水平畦春日浅。

禁河分溜一池足,洛圃移花百金贱。

飞甍斤斧声未绝,翠柏栽培影初遍。

傍人笑指高台处,前年适见荒榛满。

金钱力夺天地功,岁月未多风物换。

人生富贵无不成,都门坐置山林观。

暖风迟日时一到,早出莫归应未晚。

主人最贵稀出城,长使憧憧路人看。

形式: 古风

游钟山

江南四月如三伏,北望钟山万松碧。

杖藜试上宝公龛,众壑秋声起相袭。

青峰回抱石城小,白练前横大江直。

石梯南下府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

乔林无风声如雨,时见游僧石上息。

行穷碧涧一庵岩,坐弄清泉八功德。

归寻晚饭众山底,困卧定林依石壁。

朝游不知涧谷远,莫归但觉穿双屐。

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间迹。

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待山前粥。

丈夫济时诚妄语,白首居山本良策。

茹蔬饭糗何足道,纯灰洗心聊自涤。

失身处世足愆尤,愧尔山僧少忧责。

形式: 古风

游太山四首(其二)四禅寺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

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

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

形式: 古风

游太山四首(其一)初入南山

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

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

翠屏互舒卷,耕耨随攲侧。

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

兹人谓川路,此意属行客。

久游自多念,忽误向所历。

嘉陵万壑底,栈道百回屈。

崖巘递峥嵘,征夫时出没。

行李虽云艰,幽邃亦已剧。

坐缘斗升米,被此尘土厄。

何年道褒斜,长啸理轻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