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始游城西

病多无力逐纷华,三月衡门未见花。

长恐后期成索寞,果逢残景独咨嗟。

栏干倚望山空在,杯酒迟留日易斜。

谩说明年更春色,不知园囿属谁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病体虚弱无法追逐繁华,三个月来柴门仍未见花开。
长久担忧会错过美好时光,果然遇到暮景独自叹息。
倚着栏杆眺望,只见空荡荡的山峦,慢慢饮酒,太阳已近西斜。
徒然许诺明年会有更美的春色,却不知园中的景色将属于何人。

注释

病多:形容身体状况不佳。
纷华:繁华景象,指世俗的热闹。
衡门:简陋的房屋,代指简朴生活。
后期:晚来的时刻,这里指美好的时光。
索寞:寂寞,孤独。
残景:傍晚或衰败的景色。
栏干:栏杆,扶手。
山空在:山峦空旷无人。
日易斜:太阳即将落山。
园囿:园林,花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出游城西的景象和心情。诗人因病多无力,未能及时欣赏春天的美丽,三月已过却还未见到繁华的花朵。这反映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美好场景难以把握的忧伤情绪。

“长恐后期成索寞”表达了对错过良机的担忧,而“果逢残景独咨嗟”则是实际面对残留的春色时的孤独感慨。诗人在栏干上倚望着远处的山峦,感到空旷与寂寞,同时用杯中酒来迟缓时间的流逝,因为日光易斜,夜幕即将降临。

“谩说明年更春色”可能是对往年美好春色的追忆或幻想,而“不知园囿属谁家”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陌生和不确定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郁以及对美好时光无法把握的无奈情怀。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一蜕嚣尘向此生,柳枯槐老正伤情。

高吟尽日知谁听,零露充肠且独清。

螳斧不劳阴致害,貂冠犹可共传名。

骚人若有遗魂在,应放冤声伴尔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灵阳宫

费君投杖处,行客过彷徨。

水面风雷散,沙头草木荒。

一壶谁世界,千古共凄凉。

大块偏劳我,烧丹未有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净居院

寺门幽独傍江城,江水清含地气清。

隔岸楼台人醉死,绕阶松竹夏寒生。

路经桥远尘难过,僧占閒多俗不争。

唯有行吟憔悴客,这回须去濯长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虞侍禁山亭

岭上櫩楹缔构新,我来登望倍凝神。

可怜韬略真名将,犹与溪山作主人。

会把松心欺过雪,更凭花萼占留春。

江南风物虽佳丽,争奈燕然有虏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