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投山寺宿

残钟山半寺,僧在隔溪回。

问我何方客,能为清夜来。

坐禅移漏转,示法举灯开。

报道石桥鹿,月深眠讲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投宿山寺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神秘的氛围。首句“残钟山半寺”,以“残钟”暗示时间已晚,而“山半寺”则营造出一种隐秘、幽静的环境。接着,“僧在隔溪回”一句,通过僧人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僧侣的生活状态。

“问我何方客,能为清夜来。”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作为远方之客,在这样一个清静的夜晚来访寺庙,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的追求。接下来,“坐禅移漏转,示法举灯开。”描述了僧人在夜晚进行坐禅修行,时间的流逝似乎与外界隔绝,而“举灯开”则象征着智慧的光芒在黑暗中显现,指引着心灵的探索。

最后,“报道石桥鹿,月深眠讲台。”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石桥上的鹿和月光下的讲台,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佛法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寺夜晚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收录诗词(73)

王鸣雷(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旦访离公不值

无由拜兰若,犹阻说年新。

师去不离寺,客来还傍晨。

鸟翻花树雪,门掩竹斋春。

童子何须问,东林这几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怀蒲衣弟

天地岂无意,北风吹小斋。

不因云雁起,那感弟兄怀。

微躯幸无恙,远托渐多佳。

惭愧梅花下,依稀白满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山居

长夏溪行独有谁,溪前明月坐吟诗。

花开世上僧先觉,果熟林中鸟独知。

过水防龙深处起,卧山忆鹿病时饥。

从今应得闲无事,白发一回乌一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暮秋江上书所见

生后浮名过耳轮,烟霞漠漠悟前身。

鱼心怯浪空惊水,马眼临秋不怕尘。

海上偶逢山上叟,黑头相送白头人。

那堪晚节催篱菊,一夜霜风雁路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