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长夏溪行独有谁,溪前明月坐吟诗。

花开世上僧先觉,果熟林中鸟独知。

过水防龙深处起,卧山忆鹿病时饥。

从今应得闲无事,白发一回乌一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山居》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鸣雷所作,描绘了山中生活的静谧与深邃,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长夏溪行独有谁”,开篇即以夏日溪边行走的孤独场景入诗,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自适的氛围。接着,“溪前明月坐吟诗”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幽静的夜晚,月光洒在溪面上,诗人独自坐在溪边,以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花开世上僧先觉,果熟林中鸟独知”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赋予了智慧和感知力,花开果熟,不仅为世人所见,更被僧人和鸟儿所感知,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智慧。

“过水防龙深处起,卧山忆鹿病时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细节,通过防范潜在的危险(如山中的龙)和回忆过去的艰辛(如鹿生病时的饥饿),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

最后,“从今应得闲无事,白发一回乌一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今后的生活能够更加悠闲自在,即使年华老去,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活力,如同白发中偶尔出现的一丝黑发,象征着生命力的不息。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73)

王鸣雷(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暮秋江上书所见

生后浮名过耳轮,烟霞漠漠悟前身。

鱼心怯浪空惊水,马眼临秋不怕尘。

海上偶逢山上叟,黑头相送白头人。

那堪晚节催篱菊,一夜霜风雁路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别虎丘山寺

老去别山如别世,三观四看未能忘。

鹿行僧径眉毛净,虎印经台爪掌香。

疏纸不堪书越绝,斋灯岂为荐吴亡。

他朝若忆此山寺,一百八声钟最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东林寺

遍礼名山说大乘,倦来仍是策枯藤。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

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伤春

最厌生年近五旬,髭须渐渐白如银。

杜康数盏堪消恨,春鸟一声能感人。

何处常行歌舞地,也曾经过乱离身。

家妻太笑无高策,红烛偷光敢忘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