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鸦

云昏月黑鸦不知,鼓声鼕鼕鸡报啼。

睥睨未辨天东西,痴雏噪舞群翅低。

野桑叶卷风凄凄,浓雾不起寒雨迷,晨鸦却归巢上栖。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夜色昏暗乌鸦迷茫,鼓声咚咚报晓鸡鸣。
仰望天空辨不清东西,呆傻的小鸟振翅低飞舞动。
野外桑叶在风中瑟瑟作响,浓厚的雾气中夹杂着寒雨让人迷失,清晨的乌鸦纷纷归巢安息。

注释

云昏月黑:形容夜晚天色阴沉,月亮和星星都看不清楚。
鸦不知:乌鸦因天黑而无法辨别方向。
鼓声鼕鼕:形容鼓声连续不断,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鸡报啼:公鸡打鸣,报知天亮。
睥睨:抬头看,这里指试图辨别方向。
东西:方位词,这里指分辨天的东边和西边。
痴雏:形容小鸟的天真无邪或愚钝。
噪舞:叫唤并舞蹈。
群翅低:一群小鸟翅膀低垂地飞翔。
野桑叶卷:野外的桑叶在风中卷曲。
风凄凄:形容风冷且凄凉。
浓雾:浓厚的雾气。
寒雨迷:寒冷的雨水使人视线模糊。
晨鸦:清晨的乌鸦。
归巢:回到自己的窝巢。
栖:停留,歇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通过暗淡的天色和鸦鸟的行为来展现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云昏月黑鸦不知",开篇便以乌云蔽日、月色不明的环境烘托出黎明前的昏暗,连乌鸦都难以分辨方向。"鼓声鼕鼕鸡报啼",远处的鸡鸣声打破了寂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睥睨未辨天东西",诗人观察到鸦鸟因光线不足而难以辨别方位,形象地写出早晨的朦胧。"痴雏噪舞群翅低",小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迷茫,纷纷振翅低飞,发出嘈杂的叫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野桑叶卷风凄凄,浓雾不起寒雨迷",进一步描绘了天气的寒冷和湿气,野桑的叶子在冷风中颤抖,浓厚的雾气使得视线模糊,仿佛一场寒雨将至。

最后,"晨鸦却归巢上栖",随着天色渐明,晨鸦们纷纷回到它们的巢穴,结束了这幅清晨的静谧图景。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微处的观察与感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曹承制知永康军

铁骢黄金羁,年少蜀城守。

蜀城临古江,正在离岸口。

离岸李凉凿,其利实不久。

既避沫水害,又以溉田亩。

大此百民宜,遗祠奉牲酒。

行当谨厥事,无乃为政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望夫石

征骨化为尘,柔肌化为石。

高山共苍苍,临水望脉脉。

青云卷为发,缺月低照额。

千古遗恨深,终不见车軏。

形式: 古风

望仙亭

公来有馀乐,所乐为郡间。

讼稀聊自适,静胜以纾颜。

清轩开晓幔,历历见淮山。

山色洗新雨,佳期如可攀。

代异鸡犬去,时平草木闲。

试望天衢近,飞驾应此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望芒砀山

出舟跳古岸,林外见脩冈。

回头问榜子,前巘是芒砀。

其颠有高庙,松柏郁苍苍。

迤逦堆阜属,萧条茆叶黄。

千古收王气,一川平夕阳。

人家才四五,鸡犬自相望。

尚尔想新丰,谁复思沛乡。

临流一举酒,可以喻悲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