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二月起蚕事,伐桑人阻饥。
已伤持斧缺,不作负薪非。
聊给终朝食,宁虞卒岁衣。
月光无隔碍,直照破荆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伐桑》,主要描绘了农历二月开始养蚕时节,由于饥荒,伐桑的人们面临着艰难的生活选择。他们虽然不得不砍伐桑树以换取基本的食物("持斧缺"),但这并非出于贪婪,而是为了勉强维持一天的口粮("聊给终朝食")。诗人表达了对人们生活困苦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短期的牺牲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蚕丝生产的未来("宁虞卒岁衣"),因为没有足够的桑叶来供应蚕儿。最后,月光穿透荆扉的意象,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生活的希望和自然的光明依然存在("月光无隔碍,直照破荆扉")。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的诗风。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柔条初变绿,春野忽飞霜。
田妇搔蓬首,冰蚕绝茧肠。
名翚依麦雊,戴胜绕枝翔。
不见罗敷骑,金钩自挂墙。
西洛逢寒食,依依似昔年。
千门方禁火,九野自生烟。
飘泊梨花雨,追随杏叶鞯。
游人莫惜醉,风景满伊川。
廉纤小雨破花寒,野雀争巢斗作团。
手卷白云光引素,舌飞明月响倾盘。
群公锦绣为肠胃,独我尘埃满肺肝。
强应小诗无气味,犹惭白发厕郎官。
弯弓落飞鸟,少也向幽州。
来作汉官属,耻为戎国留。
身轻抛马辔,地暖厌狐裘。
惯见颜如玉,江边问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