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桑

柔条初变绿,春野忽飞霜。

田妇搔蓬首,冰蚕绝茧肠。

名翚依麦雊,戴胜绕枝翔。

不见罗敷骑,金钩自挂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嫩柳枝头开始转绿,春天田野却突然降下霜冻。
农妇们揉着蓬乱的头发,如同冰蚕结茧时心痛断肠。
名叫翚的鸟儿在麦田边鸣叫,戴胜鸟环绕树枝飞翔。
再也见不到罗敷骑马而过,她的金钩衣钩空挂在墙上。

注释

柔条:柔软的柳条。
初变绿:刚刚变为绿色。
春野:春天的田野。
飞霜:突然降下的霜冻。
田妇:农妇。
蓬首:蓬乱的头发。
冰蚕:比喻心情悲凉如冰蚕。
绝茧肠:形容极度悲伤。
翚:古代一种像雉的鸟。
依麦雊:在麦田边鸣叫。
戴胜:鸟名,头部有羽冠。
绕枝翔:环绕树枝飞翔。
罗敷:美女的名字,典出《陌上桑》。
骑:骑马。
金钩:贵妇人的装饰品。
挂墙:衣钩空挂在墙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伤桑》,描绘了春天里桑树生长与变化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人间疾苦。首句“柔条初变绿”写出了桑树枝条在春风中由枯黄转为嫩绿的生机,然而紧接着的“春野忽飞霜”则以“飞霜”暗喻突如其来的寒意,暗示了农民们可能遭遇的早春寒害。

“田妇搔蓬首”通过农妇的动作,表现出她们因天气突变而手忙脚乱,担忧作物受损的焦虑。“冰蚕绝茧肠”进一步比喻蚕丝生产受阻,如同冰冻的蚕无法吐丝结茧,暗示了蚕农的经济损失。接下来,“名翚依麦雊,戴胜绕枝翔”描绘了鸟儿在麦田中飞翔,与农人的困苦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最后两句“不见罗敷骑,金钩自挂墙”,罗敷是古代美女的代称,这里借指丰收的希望。诗人以罗敷未见,暗示了农事的不如人意,而“金钩自挂墙”则形象地描绘了农具闲置,无人使用的凄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变化,同时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艰辛和无奈,具有深厚的民生关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再至洛中寒食

西洛逢寒食,依依似昔年。

千门方禁火,九野自生烟。

飘泊梨花雨,追随杏叶鞯。

游人莫惜醉,风景满伊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再和

廉纤小雨破花寒,野雀争巢斗作团。

手卷白云光引素,舌飞明月响倾盘。

群公锦绣为肠胃,独我尘埃满肺肝。

强应小诗无气味,犹惭白发厕郎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再送蒙寺丞赴郢州

弯弓落飞鸟,少也向幽州。

来作汉官属,耻为戎国留。

身轻抛马辔,地暖厌狐裘。

惯见颜如玉,江边问莫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再寄歙州潘伯恭

青山截天去,古路蔽云中。

不有行人至,安知与郡通。

高楼虽窈窕,古树已溟濛。

今日劳君问,衡门一老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