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立意造平淡,冥搜出常情。
何人知所得,后世谩传名。
云树饥猿断,冰潭片月倾。
如无子期听,绿绮为谁鸣。
这首诗名为《读清塞集》,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诗人以平淡的立意和深思熟虑的构思,表达了对作品内在情感与艺术价值的独特见解。他自问: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并欣赏这些作品的深层含义?他担忧自己的作品可能仅在后世留下虚名,而非因其内涵而被铭记。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细致入微的场景:云雾缭绕的树林中,饥饿的猿猴叫声断断续续;冰冷的潭水倒映着一轮倾斜的明月。诗人借此寓言,暗示作品如果没有知音的理解,就如同美乐无人倾听,琴声空响。
最后,诗人感慨若无子期这样的知音,他的创作就失去了共鸣的对象,暗示了艺术创作需要知音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典故,传达了对文学创作真谛的追求和对知音的渴望。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案上楞严典,时看浣病愁。
阶闲移短影,窗冷值高秋。
眼病花无果,心狂照失头。
指空期识月,认指更悠悠。
世态如轮转,劳生岂定期。
否终还受泰,乐极又生悲。
商代尊伊尹,秦庭戮李斯。
未能知幻化,安得證无为。
一宿无尘境,相留静话长。
秋声归古木,月色满空廊。
岚气侵衣润,溪泉漱齿凉。
终期整瓶锡,来此掩闲房。
偶从支遁约,深夜宿闲房。
窗静灯遗烬,庭寒树有霜。
禅心论的的,尘事省茫茫。
又说天台去,林间扫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