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楞严经

案上楞严典,时看浣病愁。

阶闲移短影,窗冷值高秋。

眼病花无果,心狂照失头。

指空期识月,认指更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桌上的《楞严经》时常翻阅,用来排解心中的病痛与忧虑。
在空闲的台阶上,我移动着短暂的身影,窗外秋意渐浓。
视力不佳,连花朵都像没有果实般模糊,内心狂乱,连自我都迷失了方向。
我期待通过手指指向天空,辨识那轮明月,但这个过程却漫长而遥远。

注释

案上:桌子上的。
楞严典:佛教经典《楞严经》。
浣病愁:洗涤病痛和忧愁。
阶闲:空闲的台阶。
短影:短暂的身影。
窗冷:窗户透出寒意。
高秋:深秋。
眼病:视力问题。
花无果:花朵模糊不清。
心狂:内心狂乱。
头:自我意识。
期识月:期待辨识月亮。
认指:用手指示向。
悠悠:漫长、遥远。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诗《读楞严经》是释智圆的作品,诗人以日常阅读佛经的场景为切入点,展现了其内心世界。首句“案上楞严典”描绘了诗人静坐案前,专注研读《楞严经》的情景,暗示着对精神解脱的追求。

“时看浣病愁”则表达了诗人借阅经书来洗涤心灵,排解忧愁,将读书视为疗愈心灵的一种方式。接下来,“阶闲移短影,窗冷值高秋”通过环境的描绘,渲染出一种清寂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眼病花无果,心狂照失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眼疾象征着对外界纷扰的困惑,而“心狂”则揭示了内心的迷茫与狂乱,失去自我认知的方向。最后,“指空期识月,认指更悠悠”以月喻道,诗人期待通过佛法的指引找到真理,但又觉追寻之路漫长无尽,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修行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读经体验为载体,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心灵净化的渴望,体现了禅宗诗的内省与超脱主题。

收录诗词(415)

释智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籍贯:,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976~1022

相关古诗词

偶成

世态如轮转,劳生岂定期。

否终还受泰,乐极又生悲。

商代尊伊尹,秦庭戮李斯。

未能知幻化,安得證无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宿山院

一宿无尘境,相留静话长。

秋声归古木,月色满空廊。

岚气侵衣润,溪泉漱齿凉。

终期整瓶锡,来此掩闲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宿仲系上人房

偶从支遁约,深夜宿闲房。

窗静灯遗烬,庭寒树有霜。

禅心论的的,尘事省茫茫。

又说天台去,林间扫石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仁侄

庭木西风动,闲轩落叶稠。

梦回霜月晓,信断海山秋。

道性归无念,孤吟已绝愁。

况疏林下约,烟水路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