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华寺六祖法堂

坐阅人间几百年,双趺浑似后来禅。

空空明镜台前地,寂寂红尘境外天。

风动法林从虎过,云生咒钵解龙眠。

至今月到层楼上,应共祥光午夜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坐看世间沧桑变换,双脚仿佛领悟了后来的禅意。
空荡荡的明镜台上,静寂无声,远离尘世的喧嚣,展现出彼岸的天空。
风吹过法树林,虎影掠过,云聚咒钵,仿佛让龙也得以安眠。
直到今夜月光洒满高楼,应该与吉祥之光照亮午夜的天空,圆满无缺。

注释

坐阅:长久观看。
人间:世间。
双趺:双脚。
浑似:仿佛像。
后来禅:后来领悟的禅意。
空空:空荡荡。
明镜台:明镜般的内心。
寂寂:静寂。
红尘境外天:世俗之外的天空。
风动:风吹过。
法林:佛法丛林。
虎过:虎影掠过。
云生:云聚。
咒钵:僧人的饮食器具。
龙眠:龙的沉睡。
至今:直到现在。
月到:月光洒落。
祥光:吉祥之光。
午夜圆:午夜时分圆满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定的《谒金华寺六祖法堂》,通过对金华寺六祖法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坐阅人间几百年,双趺浑似后来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历代禅宗祖师修行境界的仰望和追求。"坐阅人间"暗示了长时间的沉思与观察,而"双趺浑似后来禅"则是对禅宗修持之法的赞美,似乎在说后来的禅者都能达到这种境界。

"空空明镜台前地,寂寂红尘境外天。"

这里描写的是一个宁静无为、超然物外的境界。"空空明镜"象征心灵的清净,而"寂寂红尘"则是对世间喧嚣的超脱,"境外天"更深化了这种超脱感。

"风动法林从虎过,云生咒钵解龙眠。"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禅定的意境。"风动法林"和"云生咒钵"都是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描写,而"从虎过"和"解龙眠"则暗示了禅修中的某种精神状态。

"至今月到层楼上,应共祥光午夜圆。"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感慨。"至今月到层楼上"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景象,而"应共祥光午夜圆"则是对禅宗中某种神秘、圆满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金华寺六祖法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修持之法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收录诗词(25)

吕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由诚曾孙。孝宗朝以功迁从义郎,累官殿前都指挥使、龙虎上将军。《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六五存《说剑集》一卷。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有传。 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参校《宋诗钞补·仲安集钞》

  • 字:仲安
  • 籍贯:新昌(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雪夜

漠漠同云遍海涯,晓风寒逼绿窗纱。

飞扬鳞甲三千界,妆点楼台百万家。

何处妙歌金帐酒,谁人清对玉梅花。

便应石鼎融冰水,乌帽笼头自煮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游匡庐山

欲向匡庐观瀑布,便从鼓蠡骤楼船。

一声长啸来丹壑,千丈飞流下碧天。

洞里楼台无岁月,云中鸡犬有神仙。

凭谁呼起巢松者,醉拥宫袍对酒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海珠寺

何年神物抱珠游,遗向沧浪第一洲。

五色化成金世界,六鳌擎出宝香楼。

光涵蛟室星辰动,影落龙宫日月浮。

万古团团天地里,磬声敲出海门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登广城楼

三尺龙泉事远游,越王台上望南州。

一天雨过千山晓,万里风来五月秋。

江郭楼台蛮客市,海门烟日蜑家舟。

临戎不有安边策,应愧常何荐马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