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逍遥常饮月魂津,灌溉灵根道德新。
留宝去尘光不散,玄珠照耀五通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逍遥常饮月魂津"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凉月光中蕴含的仙灵之水的向往,通过饮用这种神秘之物来滋润心灵。"灌溉灵根道德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修养与提升的过程,使内在的精神世界得到更新。
"留宝去尘光不散"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某种精神财富或真理的坚守,即使在世俗纷扰中也能保持纯净和明亮。"玄珠照耀五通身"则象征着通过修行获得了某种高级的智慧或悟性,这种智慧如同宝珠一般照亮了诗人的整个存在,使其达到一种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一股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至高无上的气息,展示了唐代道教修行者对于内在光明与永恒之物的渴望。
不详
武则天时隐居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间。尝自言生于尧丙子岁。武后使使召之,佯死不赴。开元中,玄宗好神仙方术之事,因遣使迎至京。欲以玉贞公主降之,大笑不奉诏。寻还山。有《阴符经太无传》
往来出入改婴孩,顺逆参差致祸灾。
尽有玄珠同一处,因师与指住灵台。
玄珠鼓吹法雷霆,雨满中池变八琼。
从此光明彻天上,五云行驾到蓬瀛。
用心万种事多端,何以归元向里观。
捉得玄珠令换骨,形超碧落驾金鸾。
安闲日夜不曾奔,里有玄珠开一门。
荡尽尘劳分日月,直交至宝入昆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