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度岭

东汉兴唐历,南河复禹谋。

宁知瘴疠地,生入帝皇州。

雷雨苏虫蛰,春阳放鸴鸠。

洄沿炎海畔,登降闽山陬。

岭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

见花便独笑,看草即忘忧。

自始居重译,天星已再周。

乡关绝归望,亲戚不相求。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道消黄鹤去,运启白驹留。

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棹舟。

盛明良可遇,莫后洛城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东汉的兴盛接续唐朝的历史,南河再次实践大禹的治水计划。
谁能料到这疾病肆虐之地,竟成为帝王的都城。
雷雨唤醒了冬眠的昆虫,春阳使斑鸠得以繁殖。
我在炎热潮湿的海边徘徊,又攀登福建的山峦角落。
山路划分了中原的夏季,河流源头汇入上流。
看到花朵独自微笑,看着青草就忘却忧虑。
自从定居在这多语言之地,星辰轮回已过两度。
家乡的归途已断绝,亲朋不再寻求。
丢弃的手杖,枯木重焕生机;困顿的鱼儿,在干涸后又能游动。
道义衰微如黄鹤远去,好运开启如白马停留。
江边的女子清晨煮饭,渡口的孩童夜晚划船。
盛世良机值得把握,不要错过洛阳城的游览机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跋涉山川的壮丽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和生活态度。开篇“东汉兴唐历,南河复禹谋”两句,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引入,提及东汉时期的盛世以及古圣王禹的治水功业,设定了一种恢弘与神话色彩。

接着,“宁知瘴疠地,生入帝皇州”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土地的探索欲望和对帝国中心地区的向往。这里的“瘴疠”暗示着边疆之地的蛮荒,而“帝皇州”则是文明与权力的象征。

随后,“雷雨苏虫蛰,春阳放鸴鸠”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发,以及季节更迭带来的新生。这里通过对雷雨、昆虫和鸟类活动的描写,传递了一种生命力与活力的美感。

“洄沿炎海畔,登降闽山陬”则是诗人在自然界中行走的情景,其间充满了探险与冒险的意味。这里的“炎海”、“闽山”,都是地理实指,同时也带有广阔无垠的意象。

接下来的“岭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探索未知、追寻自然之美的主题。其中,“岭路分中夏”暗示着诗人行迹所及,不仅是地理上的划界,更有文化与文明交汇之意。

“见花便独笑,看草即忘忧”则是一种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在大自然面前,个人的烦恼和忧虑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诗人通过观赏自然景物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自始居重译,天星已再周”则是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一种感慨。这里的“重译”、“天星再周”,都是对时间长河中个人命运和宇宙运行的一种描绘。

后续的“乡关绝归望,亲戚不相求”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与亲情的割舍,以及一种超脱世俗羁绊的决心。这里的“绝归望”、“不相求”,都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放下。

紧接着,“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则是一种自我超越与精神重生的写照。诗人通过抛弃旧有的东西、在困境中寻找生机,以此象征个人精神状态的改变和提升。

“道消黄鹤去,运启白驹留”中的“黄鹤”与“白驹”,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与仙马,它们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时运的转换以及诗人命运的新起点。

最后,“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棹舟”则是两种不同生活场景的描写,一方面展示了日常生活的平实与安详,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一种对远行与探险的渴望。

全诗以“盛明良可遇,莫后洛城游”作为结束,这不仅是在提醒自己要把握时机、享受人生,更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这里的“盛明”,指的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而“洛城”,则是古代文化之都,象征着文明与学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感与生活态度的流露,构建了一种既宏大又个人的宇宙观。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更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温泉冯刘二监客舍观妓

温谷寒林薄,群游乐事多。

佳人蹀骏马,乘月夜相过。

秀色然红黛,娇香发绮罗。

镜前鸾对舞,琴里凤传歌。

妒宠倾新意,衔恩奈老何。

为君留上客,欢笑敛双蛾。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游洞庭湖

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

鼓枻乘清渚,寻峰弄白云。

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

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群。

缘源斑筱密,罥径绿萝纷。

洞穴传虚应,枫林觉自熏。

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答李伯鱼桐竹

结庐桐竹下,室迩人相深。

接垣分竹径,隔户共桐阴。

落花朝满岸,明月夜披林。

竹有龙鸣管,桐留凤舞琴。

奇声与高节,非吾谁赏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群。

名接天庭长景色,气连宫阙借氛氲。

悬池的的停华露,偃盖重重拂瑞云。

不借流膏助仙鼎,愿将桢干捧明君。

莫比冥灵楚南树,朽老江边代不闻。

形式: 排律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