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舟阁下滩迟,苍黄暮滩上。
偏愁逆水风,更驾崩沙浪。
落日看已昏,渔灯远相向。
夜阑天转寒,坐待潮流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过滩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孤寂。首句“舟阁下滩迟”写出了船只在滩头缓慢行进的状态,显示出水流的湍急和阻力之大。接着,“苍黄暮滩上”描绘出黄昏时分滩头的色彩,渲染出一种凄凉而迷茫的气氛。
“偏愁逆水风”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逆流而上的忧虑,暗示了旅程的艰难。“更驾崩沙浪”进一步描绘了船只在沙石激流中颠簸的情景,加重了困难的程度。诗人通过“落日看已昏,渔灯远相向”这两句,借落日余晖和远处渔火的对比,勾勒出一幅孤独的夜航图景。
最后两句“夜阑天转寒,坐待潮流涨”,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随着夜深,天气转冷,诗人只能静坐船上,期待着潮水上涨,以助船只前行。整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困顿与坚韧,以及对未知的期待。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漠漠昼烟披,纵横见渔艇。
轻桡上急水,或与飞鸿并。
鱼大钓丝微,牵随碧潭迥。
向晚得志归,浩歌山月静。
野雁不知数,翳然川上鸣。
曾无设罗意,空自见船惊。
渺渺拍波去,纷纷孤屿盈。
苦寒非塞外,霜落夜淮清。
轻舟晚投处,聒聒渚禽嘶。
橡子随薪束,蔬科带土携。
岸幽云满石,潮落蚌生泥。
客思无憀极,唯将鲁酒迷。
暗开淮水平,远见孤城出。
出舟问舟子,遽对那能悉。
始闻庄生台,还想观鱼日。
果得真隐心,鱼鸟情非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