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龟龄自著作丞外补

不奈诸公厌石渠,年年送客意何如。

直言饱诵刘蕡策,大意争传贾谊书。

今日朝廷唯主圣,异时风俗要人锄。

须君早晚归遗补,莫恋王门久曳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忍受不住众人的厌倦,每年送别客人的心情如何呢。
坦率地熟读刘蕡的对策,主要的思想争相传播贾谊的著述。
如今朝廷只依赖圣明的君主,将来风俗的好转需要有人改革。
希望你早日归来,为国家填补空缺,不要长久留恋权贵之门。

注释

不奈:忍受不了。
诸公:众人。
厌石渠:厌倦官场生活。
年年:每年。
送客:送别他人。
直言:坦率地说。
饱诵:熟读。
刘蕡策:刘蕡的对策(刘蕡唐代名臣,对策即科举考试时的回答)。
大意:主要思想。
争传:争相传播。
贾谊书:贾谊的著述(贾谊,西汉著名政治家)。
朝廷:朝廷。
唯主圣:只依赖圣明的君主。
异时:将来。
风俗:社会风气。
人锄:有人改革。
归遗补:归来填补空缺。
王门:权贵之门。
曳裾:留恋或依附权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洪迈所作的《送王龟龄自著作丞外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王龟龄被贬出京任职的不舍与期待。首句“不奈诸公厌石渠”,流露出对朝廷中某些人排斥贤才的不满,暗示了王龟龄的遭遇。次句“年年送客意何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频繁离别的感伤和对王龟龄去留不定的关切。

第三句“直言饱诵刘蕡策”,赞扬王龟龄的正直和学识,提及刘蕡敢于直言的历史人物,暗示王龟龄也有相似的品格。第四句“大意争传贾谊书”,借贾谊的才情和命运,寄寓对王龟龄未来可能遭遇的同情和希望他能有所作为。

第五、六句“今日朝廷唯主圣,异时风俗要人锄”,表达了对当今朝廷清明和未来社会风气改善的期许,同时也鼓励王龟龄在外为改变不良风俗贡献力量。最后一句“须君早晚归遗补,莫恋王门久曳裾”,劝诫王龟龄尽快完成使命后回归,不要过于沉迷于官场,而应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关怀,又有对时局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才的期待。

收录诗词(39)

洪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 字:景卢
  • 号:容斋
  • 籍贯: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
  • 生卒年:1123——1202

相关古诗词

送沈虞卿秘监将漕江东二首(其二)

无复同趋尺五天,湖山佳处想联翩。

看君挥手谢送者,使我销魂惟黯然。

闪雨不成张祖席,停云空自寄诗篇。

过家莫作多时住,闻道东人正可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沈虞卿秘监将漕江东二首(其一)

天上图书群玉府,仙晨日月道家山。

行行合在烟霄地,去去犹参论撰班。

使者绣衣看更好,从官华橐未应悭。

褰帷了却江东事,不到终更便赐环。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送通判范朝散秩满造朝(其一)

打鼓发姑孰,送君朝帝乡。

风流夸半刺,耆旧忆襄阳。

别酒不成醉,征途能底忙。

只应旗脚转,趁此麦天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通判范朝散秩满造朝(其二)

我欲菟裘老,推排强典州。

同官有才俊,坐啸得遨游。

便作烟霄去,知难郡县留。

画船看不见,江水自东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