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二首(其二)

舣船清颍岸,岸豁见高原。

桑柘寒烟路,牛羊落日村。

扣舷鱼艇集,争食渚凫喧。

去去风波事,逢人未易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停船在清澈的颍河岸边,河岸开阔展现出广阔的高原。
沿着路边有桑柘树丛,升起淡淡的寒烟,牛羊在夕阳下归村。
敲击船舷,渔舟纷纷靠拢,水鸟们争抢食物,叫声嘈杂。
离开这里,风浪之事难以言说,遇到的人也无法轻易述说。

注释

舣船:停船。
清颍岸:清澈的颍河岸边。
豁:开阔。
高原:广阔的高原。
桑柘:桑树和柘树。
寒烟:淡淡的冷烟。
落日村:夕阳下的村庄。
扣舷:敲击船舷。
鱼艇:渔舟。
渚凫:水边的野鸭。
喧:嘈杂。
去去:离去。
风波事:风浪之事。
逢人:遇到人。
未易言:难以述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通过“舣船清颍岸,岸豁见高原”两句,勾勒出一片宁静的水乡风貌,其中“舣船”指的是停靠在河岸边的小船,“清颍岸”则是清澈小溪流经的岸边,而“岸豁见高原”表明岸边开阔,可以看到远处的高原,给人以广阔的视野感受。

接下来的“桑柘寒烟路,牛羊落日村”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平静与和谐。其中,“桑柘寒烟路”中的“桑柘”指的是桑树和柘枝,常用来形容田园风光,而“寒烟”则是秋冬时节路边升起的淡淡炊烟;“牛羊落日村”则展现了傍晚时分,牛羊归群的温馨场景。

在诗的下半部分,“扣舷鱼艇集,争食渚凫喧”中,“扣舷”是船桨敲击船身的声音,“鱼艇集”则描绘了水面上聚集的渔船,而“争食渚凫喧”则形容了水鸟在争抢食物时发出的喧闹声,这些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去去风波事,逢人未易言”,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其中,“去去风波事”中“去去”表示离开或远离,而“风波事”则是指世间的烦恼和变迁;“逢人未易言”则是说与他人相遇,但内心的感受却难以用语言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一种情怀。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道中二首(其一)

故岁南趋寿,今兹北向陈。

淹留桂枝客,还入玉关人。

鬓发都成葆,缨镶幸濯尘。

心知来往数,不敢问迷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道中见问津者

欲问迷津意,都缘别径多。

亡羊曾自此,老马欲如何。

旁午晨车迈,间关夕盖过。

不须贪远客,危恨寄风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集江渎池亭

五月追凉地,沧江剩素涟。

林烟昏午日,楼影压池天。

筱密工迷径,荷欹巧避船。

机忘更何事,鱼鸟亦留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颍上唐公张集仙相劳

去时成恨恨,喜见眼中人。

共束西昆帙,都为左虎邻。

年华衰意早,酒所故情亲。

后日孤舟远,离怀怯重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