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登羊角峰观天池访昌国寺陆羽茶灶拿船过琵琶洲回延休观听琴记游四首(其一)

倚策试新晴,扶摇上羊角。

山空叶自语,天近云欲落。

危亭渺何许,高木黯犹昨。

悠悠念物化,漫漫悲世浊。

何当击天池,与子翔寥廓。

形式: 古风

翻译

趁着雨后初晴,我持杖出行,乘风直上犹如羊角般锐利的山路。
山中空旷,树叶仿佛在低声交谈,天空近在咫尺,云朵似乎要落下。
那座高高的亭台显得孤独而遥远,高大的树木依然如昨日般阴郁。
心中思绪万千,感叹万物变化无常,世间纷扰令人悲伤。
何时能击破天之池塘,与你一同翱翔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

注释

倚策:持杖。
新晴:雨后初晴。
扶摇:大风。
羊角:形容山路陡峭。
山空:山中空旷。
叶自语:树叶低语。
天近:天空近在眼前。
云欲落:云朵似要落下。
危亭:高亭。
渺何许:孤独而遥远。
黯犹昨:依旧阴郁。
悠悠:思绪万千。
物化:万物变化。
世浊:世事纷扰。
击天池:击破天池。
翔寥廓:翱翔广阔天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登羊角峰观天池访昌国寺陆羽茶灶拿船过琵琶洲回延休观听琴记游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时登羊角峰的景象。"倚策试新晴,扶摇上羊角",写出诗人乘着雨后的晴朗,兴致勃勃地攀登峰顶,形象生动。接着,"山空叶自语,天近云欲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山间空旷宁静,白云低垂的静谧氛围。

"危亭渺何许,高木黯犹昨",描述了峰顶亭台的遥远和树木的苍郁,流露出一种历史沧桑感。诗人感慨万千,"悠悠念物化,漫漫悲世浊",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以及世事纷扰的深沉感慨。最后,诗人以豪情壮志收尾,"何当击天池,与子翔寥廓",表达了对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山为线索,寓情于景,既有山水之美的描绘,又有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过太白墓

下马吊太白,壮心重徘徊。

秋风吹破墓,晚气生孤台。

四百六十年,诗魂安在哉。

神人岂久谪,旋复御气回。

元无采石船,而况青山堆。

攘臂竞真伪,世儒良可咍。

煌煌长庚星,光射天门开。

携樽立遥夜,劝子鹦鹉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过太常寺簿谢公故第

落日庐阜紫,飞砂湖水黄。

散倦登古原,含悽眺层冈。

丹梯遂寥邈,沈思热中肠。

当年扣玉墀,抗疏何慨慷。

拂衣云壑卧,著书名山藏。

筑园印清流,艺树条孤芳。

英彦集文字,燕席开华妆。

人生既难料,天运亦靡常。

黯黯玄云阴,萧萧北风凉。

山流鳌背空,柯改蚁梦荒。

事往迹已陈,名存道弥光。

独念平生游,使我重感伤。

破壁嘶瘦马,叠鼓发暝航。

屐痕难重寻,寒苔日苍苍。

高丘渺烟雾,不得酹一觞。

怀哉我先铭,翠琰垂千霜。

俯仰落清泪,目断江流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过浩山

高树停归云,峭壁下落照。

北风一万里,绝顶吹野烧。

行行念高堂,履险心欲掉。

茅茨者谁家,喧语杂老少。

开门止我宿,四壁乱蓬藋。

自言兵火馀,零落仅馀噍。

世故莽难诘,浊酒寄一笑。

月黑云冥冥,屋头闻虎啸。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别何复初教授

貂裘日以敝,沧海理归舟。

恋友那忍别,思亲讵敢留。

岂无还家乐,而怀索居忧。

北风吹大江,江水日夜流。

吾道莽何之,天运良悠悠。

安得两黄鹄,与子仍丹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