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体(其二)

北风正徘徊,繁霜以霏霏。

经过至朔方,惆怅我武威。

白骨何籍籍,铠甲贯疮痍。

猛兽蹲高冈,狐兔失故蹊。

伐薪缺斧斨,饮冰胶马蹄。

远行多苦寒,中路渴与饥。

是时一介志,悠悠谁当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建安体(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边塞之地的艰苦生活与战争的残酷景象。

首句“北风正徘徊,繁霜以霏霏”以北风和繁霜起笔,营造出寒冷肃杀的氛围,暗示了环境的恶劣。接着“经过至朔方,惆怅我武威”两句,点明了地点为北方边疆,并表达了诗人对武威的感慨与惆怅,暗含了对边防战士的敬意与同情。

“白骨何籍籍,铠甲贯疮痍”描绘了战场上的惨状,白骨累累,铠甲上布满伤痕,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接下来“猛兽蹲高冈,狐兔失故蹊”通过对比,将战场的荒凉与动物的无助进行对比,进一步强化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

“伐薪缺斧斨,饮冰胶马蹄”则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描述了边疆战士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状态,伐木工具损坏,饮水困难,马蹄被冰冻,生活极其艰辛。最后“远行多苦寒,中路渴与饥”总结了边疆生活的艰难,强调了战士们面临的严酷挑战。

“是时一介志,悠悠谁当知”表达了对战士们坚定意志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他们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边疆战士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环境、战争场景、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与英勇精神,以及诗人对他们深沉的关怀与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建安体(其三)

河汉悬清光,三五正参差。

西北起浮云,霏霏风入帷。

白发一何早,隐约当待谁。

快独饮美酒,登台临华池。

赵女荡奇舞,秦筝繁且悲。

忧来亦有方,安得常相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一)代文帝

长驱下广陵,观兵东南疆。

方舟被大海,万骑纷纵横。

旌旗随波靡,组练远茫茫。

中流震金鼓,士马何激扬。

铠甲生悲风,千里一锵锵。

白羽所漂摇,浮云自低昂。

抚剑登高城,我军正相望。

零雨有遗篇,咏言难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二)代明帝

太常摩回飙,旗帜何翩翩。

屯吹弥故垒,列舟竟长川。

登樯望四野,萧条无人烟。

高墉走狐兔,荆棘动参天。

抚剑下中流,甲士罗东西。

赋诗写其怀,随波以潺湲。

从军在万里,惆怅私其怜。

形式: 古风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三)代曹子建

丈夫志万里,慷慨事四方。

我后振威灵,六军乃激扬。

分旗建东岳,耀武临江湘。

鸣镝控流飙,利剑捷秋霜。

长驱下淮泗,人马自生光。

戈矛何参差,方舟正纵横。

何言为国雠,一举披旧疆。

解徒旆言入,歌舞旋许昌。

离宫大飨士,劳赐以次行。

君子念在御,赋诗垂华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