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二)代明帝

太常摩回飙,旗帜何翩翩。

屯吹弥故垒,列舟竟长川。

登樯望四野,萧条无人烟。

高墉走狐兔,荆棘动参天。

抚剑下中流,甲士罗东西。

赋诗写其怀,随波以潺湲。

从军在万里,惆怅私其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苍凉的边塞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鲜明对比,以及诗人对从军生涯的复杂情感。

首句“太常摩回飙,旗帜何翩翩”,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边塞战场的紧张气氛,太常(古代官职,掌管礼乐)之风摩挲着旗帜,使之飘扬起舞,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激烈战斗。接着,“屯吹弥故垒,列舟竟长川”两句,进一步渲染战场的广阔与紧张,屯驻的军队吹响号角,布满古老的壁垒,战船排列在长长的河流上,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登樯望四野,萧条无人烟”描绘了战后战场的荒凉景象,登上战船远眺四周,只见一片荒芜,不见人烟,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力跃然纸上。接下来,“高墉走狐兔,荆棘动参天”两句,通过狐狸和兔子在高墙间奔跑,荆棘丛生,直入云霄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后的荒凉与破坏。

“抚剑下中流,甲士罗东西”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景象时的复杂心情,他抚摸着宝剑,站在江心,周围是排列整齐的士兵,东西两侧皆是,既有对战争的无奈,也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最后,“赋诗写其怀,随波以潺湲”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让思绪随着江水缓缓流淌,既是对战争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以及诗人对从军生涯的独特感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三)代曹子建

丈夫志万里,慷慨事四方。

我后振威灵,六军乃激扬。

分旗建东岳,耀武临江湘。

鸣镝控流飙,利剑捷秋霜。

长驱下淮泗,人马自生光。

戈矛何参差,方舟正纵横。

何言为国雠,一举披旧疆。

解徒旆言入,歌舞旋许昌。

离宫大飨士,劳赐以次行。

君子念在御,赋诗垂华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四)代王仲宣

方舟何翩翩,素波亦萧萧。

蒹葭澹馀映,长樯激流飙。

抚剑登高防,人马且逍遥。

空城何所有,杀气蔽旌旄。

日夕见烟火,四野飞蓬蒿。

边声起大江,谁知我心劳。

从军殊复乐,菲薄愧铅刀。

形式: 古风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五)代陈孔璋

浮云肃四野,流飙殷悲音。

边地一何苦,慷慨难为心。

饮马长城下,水寒窟且深。

白骨撑路出,杀气驾重阴。

将建大举功,干戈日相寻。

骋哉书檄驰,纵横正如林。

身在记室中,慊慊匪自今。

男儿念钟鼎,谁能常滞淫。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六)代徐伟长

自我出从军,涉旬东南行。

文学托后乘,顾瞻亦已深。

中流万艘集,陶陶层波生。

凄风旗帜繁,秋日戈甲精。

沈阴结战气,唯闻金鼓声。

壮士何飞扬,各愿一先鸣。

志已驰九关,岂但怀不庭。

虽君在只尺,搔首未遑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