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从军行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傍晚时分面对着辽阔的荒野,北风吹来引发了归乡的愁思。
无垠的沙漠里行进了数万里,飞翔的鸟儿又在哪里栖息呢?
敌人的骑兵在广阔的原野上狩猎,轻盈地沿着黄河边离去。
边境上传来的声音震颤着白草,海边升起了黄色的雾气。
历经百战饱受风沙之苦,十年间踩踏着寒霜露水。
虽然投笔从戎志在远方,却还未曾坐在象征功绩的将军树下。
早知道仕途如此艰难,后悔没有专心研读经文典籍。

注释

向夕:傍晚时分。
大荒:广阔的荒野。
朔风:北风。
轸:引起。
归虑:归乡的思绪。
平沙:广阔的沙漠。
万里馀:数万里之遥。
飞鸟:飞翔的鸟。
宿:栖息。
虏骑:敌人的骑兵。
猎:狩猎。
长原:广阔的原野。
翩翩:轻盈的样子。
傍河:沿着河边。
边声:边境上传来的声响。
摇:震颤。
白草:草原上的草,这里指代边疆景象。
海气:海边的雾气。
黄雾:黄色的雾。
百战:历经多次战争,形容战斗频繁。
苦风尘:忍受风沙之苦。
十年:长期,形容时间久。
履霜露:踩踏霜雪,形容经历艰难困苦。
投定远笔:投笔从戎,指放弃文职从事军务。
未坐:未曾达到。
将军树:象征功绩或高位的比喻。
行路难: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
悔不理:后悔没有专注于。
章句:文章的字句,这里泛指学问、经文。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夕阳西下,大漠无垠之中,北方的寒风似乎能吹动心中的忧虑。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象诗人的内心世界。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这两句写景与抒情交织,广袤的沙漠无边无际,晚归的飞鸟在这辽阔之中寻找栖息之地。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现了对远方战事的担忧,以及个人命运的迷茫。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这几句充满了动感和视觉冲击,敌骑在广阔的原野上追逐,兵器之声伴随着河流向远方飘散。边疆的风声轻拂着白色的草丛,海洋般的气息中弥漫着黄色的雾气。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战争与自然并存的边塞画面。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战争艰辛的体验,以及个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我反省。长期的战争生活让他感受到了风尘的苦楚,每一次出征都似履冰霜,而他的笔墨虽曾投入到远方的战事中,但始终未能坐拥将军之位,统领兵马。他早已预知前路艰难,现在却后悔没有更好地珍惜和运用文学才华。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自然、个人命运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巴陵别刘处士

刘生隐岳阳,心远洞庭水。

偃帆入山郭,一宿楚云里。

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

烟波桂阳接,日夕数千里。

袅袅清夜猿,孤舟坐如此。

湘中有来雁,雨雪候音旨。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形式: 古风

风凉原上作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

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

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

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

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