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三八弟归九江(其二)

义丰一世师,才识鲜其比。

斯文张朱氏,称许异诸子。

不肯趋权门,南走雁山死。

嗣子尚勉旃,兴大庶有以。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他是一世的才学大师,无人能及他的才识。
朱姓家族的文化传承者,他的名声超越了其他子弟。
他不愿依附权贵,宁愿南下雁山而亡。
他的后代要努力,或许能振兴家业有所作为。

注释

义丰:指代某人的字号或家族名。
师:大师。
鲜:少。
比:相比。
斯文:指有教养、文化。
张朱氏:姓张的朱氏家族。
称许:称赞和认可。
诸子:众多子弟。
趋:投靠。
权门:有权势的人家。
南走:向南逃亡。
雁山:地名,可能象征偏远或困境。
嗣子:继承人。
尚勉旃:还要努力啊。
兴大:振兴家族。
庶:或许。
有以:有所作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遂的作品,名为《送三八弟归九江(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其坚守品行的肯定,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义丰一世师,才识鲜其比" 这两句点出了被送别者的崇高道德和卓越才能,是当代难以找到的良师益友。"斯文张朱氏,称许异诸子" 这两句则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其作品与众不同,被誉为杰出。

"不肯趋权门,南走雁山死" 这两句表明诗中的人物宁愿选择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即使面临死亡也不向权贵低头。雁山可能是朋友前往的地方,也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追求或理想的所在。

最后两句 "嗣子尚勉旃,兴大庶有以" 表示尽管面对困难和挑战,但后代仍将继续保持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能够发扬光大,达到更高的成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朋友道德与才华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坚守理想和信念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祝愿。

收录诗词(96)

王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三八弟归九江(其一)

堂堂襄敏公,扬旌上熙河。

竹帛有时尽,勋业谁能磨。

珍重紫阳翁,一言定群讹。

世德远如此,吾曹当若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三八弟归九江(其七)

濂溪周堂长,正学有源派。

司直既高明,东湖更孤介。

从游欠勇往,思之令人洒。

子归日亲炙,一一记言话。

形式: 古风

送三八弟归九江(其八)

陆侯与邹令,善政时所尊。

为我谢契阔,寄言托诸昆。

送子华阳道,迤逦白下门。

怀言欲赠别,临别又忘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送李兄谒扬州帅

天生忠定公,为宋作柱石。

扶日起东南,擎天补西北。

戎和不肯受,国蹙欲日辟。

坐收两河心,可制百年狄。

谁能七十日,有此功赫奕。

汪黄信血指,老桧甘愧色。

云胡张赵间,不使虎而翼。

循环起丁未,运至丁未极。

成书遗后代,曰此寄庵力。

思皇陈了翁,直谏少与匹。

大科得闻孙,不救元符阨。

谠议竟莫伸,嗟哉有何益。

令人读遗事,一饭三叹息。

某昔守樵川,尊俎折群贼。

乌洲聚名胜,花阴满光泽。

通鉴揭纲目,国录为刊刻。

嗟嗟斯文丧,吾道有馀脉。

感伤念理乱,同事异今昔。

新从姑苏归,疾病久成癖。

齐云标杰阁,鹊桥记归宅。

伟哉子章子,为我得佳客。

母是了翁孙,身为寄庵适。

相求不相值,访我茅山侧。

父昔仕九江,横金悲易箦。

藁葬官路旁,过者为心恻。

指囷与倒廪,纵性何所得。

顾予把钓竿,欲子将焉获。

世岂无忠宣,顾此舟中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