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

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

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

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蕙草凋零兰花枯萎,返魂香飘进山岭梅花。
几枝残留的绿叶被风吹尽,唯有芬芳在鸟雀啄食中绽放。
在野外小店初次品尝竹叶酒,江上的云彩像要落下豆秆的灰烬。
即将再次在发钗上遇见你,病愈后你的秀发如乌云堆积。

注释

蕙:一种香草。
死:凋零。
兰:兰花。
枯:枯萎。
返魂香:传说中的香气能使人复活的香料。
入:进入。
岭头:山岭之上。
梅:梅花。
残绿:残留的绿色。
吹尽:被风吹散。
一点芳心:微小的芬芳。
雀啅:鸟雀啄食。
野店:乡村小店。
初尝:初次品尝。
竹叶酒:以竹叶为原料的酒。
江云:江面上的云彩。
豆秸灰:豆茎燃烧后的灰烬。
行当:即将。
更向:再次。
钗头:发钗顶端。
病起:病愈后。
乌云:比喻女子的黑发。
正作堆:形容头发蓬松如堆。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在岐亭道上偶遇梅花,触发了对朋友季常的一种戏谑的情感,通过描写梅花的孤傲和坚韧,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也寓意着对友情的珍视。

"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 这两句诗描绘了梅花在其他花朵凋零时依然独自开放的情景,其中蕙、兰、菊都是指不同的花卉,"返魂香"则形象地表达了梅花的香气能令人心旷神怡,仿佛有招魂之效。

"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 这两句则描写了梅树在风中摇曳,虽然只剩下几枝残留的绿意,但仍旧有一颗颗花蕾悄然绽放,显示出生命力之强。

接下来的 "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 描述了诗人在野外小店初次品尝到用竹叶制成的酒,同时观察到了天边江云仿佛要降落,伴随着秋收后的稻禾残留物——豆秸的灰烬。这两句增添了一种淡淡的乡土气息和季节感。

"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这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再次与梅花相遇,同时也描绘出天空中乌云聚集,似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雨变化。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写照,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变幻莫测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和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友谊深厚的情操。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东坡八首,并叙(其一)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东坡八首,并叙(其二)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粳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

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形式: 古风

东坡八首,并叙(其三)

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形式: 古风

东坡八首,并叙(其四)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