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再经峡口

复命经三峡,波澜极目愁。

片云生断壁,孤石碍中流。

道路连巴塞,风烟接楚丘。

重来登望处,因念昔年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再次经过三峡,江面波涛让我满目忧虑。
一片云彩飘在断壁上,孤零零的石头挡住了水流。
道路连接着巴蜀的边界,风烟弥漫直通楚地的山丘。
当我再次登上眺望的地方,不禁想起往昔的游览时光。

注释

复命:再次出行。
经:经过。
三峡:长江上的三个重要峡谷(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极目:放眼望去。
愁:忧虑。
片云:孤零零的云朵。
断壁:残破的墙壁。
孤石:单独的石头。
碍:阻碍。
中流:水流中央。
道路:道路。
连:连接。
巴塞:巴蜀的边境。
风烟:雾气和炊烟。
接:连接。
楚丘:楚地的山丘。
重来:再次。
登望处:登高眺望的地方。
因念:因而回忆起。
昔年:过去。
游:游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的《东归再经峡口》,描绘了诗人再次经过三峡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复命经三峡"点明了诗人此次行程的目的,而"波澜极目愁"则以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暗示了他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片云生断壁,孤石碍中流"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三峡的自然景观,片片云彩飘荡在陡峭的崖壁上,孤立的巨石阻拦了江水的流淌,这样的画面富有动态感,也寓含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险阻。

"道路连巴塞,风烟接楚丘"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道路延伸至遥远的巴塞,风烟弥漫中连接着楚地的山丘,展现了空间的辽阔和历史的厚重,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故乡和往昔的深深怀念。

最后两句"重来登望处,因念昔年游"表达了诗人重游旧地时的感慨,再次登高远望,不禁回想起当年的游历,那份怀旧之情和人生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三峡的壮丽景色和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时空流转下的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东窗

徙倚东窗夜未明,悄然幽馆独凝情。

灯摇古壁秋虫怨,露下疏林宿鹤惊。

道在任从时态薄,年加潜觉睡魂轻。

待酬北阙君恩了,归听冰泉落石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冬日偶书

户庭初过雪,鸟雀亦声稀。

天淡云容结,林寒日影微。

虚名何足道,前是旋成非。

簪绂全忘念,终须扫涧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冬日偶成

正是旅愁悲远宦,况逢边塞向残年。

轮蹄影绝冬深路,鸟雀声稀雪后天。

探骑经旬无使客,戍楼终日有烽烟。

病来无复拈樽酒,独向虚窗尽日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冬夜旅思

年少嗟羁旅,烟宵进未能。

江楼千里月,雪屋一龛灯。

远信凭边雁,孤吟寄岳僧。

炉灰愁拥坐,砚水半成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