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真州精舍

波心精舍好,那岸是繁华。

碍目无高树,当门即远沙。

晨斋来海客,夜磬到渔家。

石鼎秋涛静,禅回有岳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湖心的精舍真美妙,对岸便是喧嚣的繁华。
视线无遮挡,没有高树碍眼,门前即是延伸的沙滩。
早晨的斋饭迎来海上之客,夜晚的磬声传到渔家。
石鼎中煮着秋日的波涛,显得如此宁静,禅结束后还能品尝到山中的好茶。

注释

波心:湖中心。
精舍:修行者居住的清静屋舍。
那岸:对岸。
繁华:繁荣、热闹的地方。
碍目:阻挡视线。
高树:高的树木。
当门:正对着门。
远沙:远处的沙滩。
晨斋:早晨的斋饭。
海客:从海上来的客人,这里可能指渔民或行旅之人。
夜磬:晚上寺庙中的磬声,磬是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宗教仪式。
渔家:渔民的家。
石鼎:石头制成的煮水器具。
秋涛:秋日的波浪,这里比喻煮沸的水像波涛一样。
禅回:禅修结束。
岳茶:山中产出的好茶,可能特指名山大川的茶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净的居所,其环境幽静,远离尘嚣。"波心精舍好"表达了诗人对这处居所的喜爱之情,它坐落于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旁,而岸边则是繁华的景致。"碍目无高树"可能意味着这里没有遮挡视线的高大建筑或树木,开阔的环境让人感觉到一种豁然开朗。

"当门即远沙"则形象地表达了这处居所与外界的距离感,即使是在家门前,也仿佛置身于遥远的沙漠之中,这里的“沙”字可能是对环境的一种比喻,意味着宁静而又略带孤寂。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

"晨斋来海客"和"夜磬到渔家"则展示了居所接待过往行者的场景。在这里,早晨有来自大海的旅客前来,而到了夜晚,则是渔夫归来。这些行者可能是佛教僧侣,他们在不同时间段到访这处精舍进行斋戒或磬练。

"石鼎秋涛静"一句则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石鼎象征着禅修的场所,而“秋涛”则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平和之声,这里暗示了一种心灵的平静与安详。最后,“禅回有岳茶”则表明在这次禅修后,有一壶来自名山(岳)的茶水等待着。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也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滋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居所环境、接待行者以及个人修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和禅修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题梁贤巽公房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

头白已无行脚念,自开荒寺住烟萝。

门前路到潇湘尽,石上云归岳麓多。

南祖衣盂曾礼谒,东林泉月旧经过。

闲来松外看城郭,一片红尘隔逝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无本上人

往年吟月社,因乱散扬州。

未免无端事,何妨出世流。

洞庭禅过腊,衡岳坐经秋。

终说将衣钵,天台老去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赠卢明府闲居

鬓霜垂七十,江国久辞官。

满箧新风雅,何人旧岁寒。

闲居当野水,幽鸟宿渔竿。

终欲相寻去,兵戈时转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