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梁贤巽公房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吴王庙旁边有一间高大的房屋,窗帘在南窗上摇曳,日照正长。
园林里的野风吹拂,桃花叶子变得碧绿,菜地里春天的露水浸润下,油菜花一片金黄。
屋内悬挂的灯熄灭后只留下寂静,靠案前坐下眼前也尽是茫然。
深知归隐之心如虎溪之梦般迫切,只是寺门的松树已折,社团的僧人也已故去。

注释

吴王庙:古代为纪念吴王而建的庙宇。
高房:高大的房屋。
帘影:窗帘投下的影子。
南轩:朝南的房间或窗户。
吹苑:园林中吹过的风。
野风:自然界的风,非人造之风。
桃叶碧:桃花叶子呈现出的碧绿色。
压畦:覆盖着田畦。
春露:春天的露水。
菜花黄:油菜花的黄色。
悬灯:悬挂的灯。
向后:之后,后来。
惟冥默:只有沉默和黑暗。
凭案:靠着桌子。
前头:前面。
即渺茫:感觉遥远而模糊。
知有:深知,知道存在。
虎溪归梦:比喻强烈的归隐愿望,虎溪典故源自东晋慧远大师与陶渊明等交往的故事,表示超脱尘世之意。
切:急迫,深切。
寺门松折:寺庙门前的松树折断,象征着时光流逝或变故。
社僧亡:社团或寺庙中的僧人已经去世。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场景,吴王庙旁有一座高楼,阳光透过窗帘,使得室内光线柔和。春风轻拂,野草摇曳,而桃叶呈现碧绿色彩;菜花因春雨而更加鲜黄。这一切都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诗人在高房中,似乎陷入了沉思,悬挂的灯光照亮了他的冥想,而他靠坐在案前,心境则是渺茫无边。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远方虎溪的向往,以及对梁贤巽公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寺门松折社僧亡”,则是在描绘一种凄凉的情景。寺门前的松树因年久而断裂,似乎象征着时间流逝和事物更迭。而“社僧亡”则可能暗指某种信仰或制度的消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

头白已无行脚念,自开荒寺住烟萝。

门前路到潇湘尽,石上云归岳麓多。

南祖衣盂曾礼谒,东林泉月旧经过。

闲来松外看城郭,一片红尘隔逝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无本上人

往年吟月社,因乱散扬州。

未免无端事,何妨出世流。

洞庭禅过腊,衡岳坐经秋。

终说将衣钵,天台老去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赠卢明府闲居

鬓霜垂七十,江国久辞官。

满箧新风雅,何人旧岁寒。

闲居当野水,幽鸟宿渔竿。

终欲相寻去,兵戈时转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赠白处士

莘野居何定,浮生知是谁。

衣衫同野叟,指趣似禅师。

白发应无也,丹砂久服之。

仍闻创行计,春暖向峨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