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长沙城楼

极目城楼入大荒,古今人事感沧桑。

楚王宫殿埋芳草,贾傅祠堂剩夕阳。

晴放湿云归岳麓,风吹花气渡潇湘。

不堪故国疮痍甚,白发三年滞异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远望城楼深入到荒芜之地,古往今来的人事让人感慨世事的巨变。
楚王的宫殿已被芳草掩埋,贾谊祠堂仅剩夕阳余晖。
晴天时湿润的云朵回归岳麓山,风带着花香飘过潇水和湘江。
无法忍受祖国满目疮痍的惨状,白发苍苍的我已在异乡滞留了三年。

注释

极目:尽力远望。
城楼:城墙上的楼阁。
大荒:荒凉的原野,这里指远方荒芜之地。
古今:古代与现代,泛指历史上。
人事:人间的事,此指历史变迁。
楚王:指古代楚国的君主,这里泛指古代的统治者。
宫殿:帝王居住的豪华建筑。
埋芳草:被茂盛的草丛覆盖,象征着废弃、遗忘。
贾傅:指西汉文学家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此处代指有才华的历史人物。
祠堂:供奉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晴放:晴朗时散开。
湿云:含有水分的云彩。
归岳麓:回到岳麓山,岳麓山为湖南名山,这里代指故乡的山水。
花气:花的香气。
渡:越过,飘过。
潇湘:潇水和湘江,此处泛指湖南地区。
不堪:不能忍受。
故国:祖国,故乡。
疮痍甚:创伤非常严重,比喻国家或地方遭受严重破坏。
白发:年老的象征。
三年:泛指长时间。
滞异乡:停留在外地,不能返回家乡。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金应澈的《登长沙城楼》,通过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繁华与现实衰败的深沉感慨。全诗语言古朴典雅,情感丰富,意境开阔。

首句“极目城楼入大荒”以宏大的视角展开,城市的高楼似乎触及了辽阔的荒凉之地,既映射出历史的沧桑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心中对往昔时光的无限神往。

“古今人事感沧桑”一句,则是诗人的直接抒情,表达了面对过去与现在巨大差异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这两句构筑起了一种历史的回望和现实的反思。

接下来的“楚王宫殿埋芳草,贾傅祠堂剩夕阳”具体描绘了历史遗迹的荒废景象。曾经辉煌的楚王宫殿如今被青草所覆盖,而古代贤良之人——贾傅的祠堂中,只剩下了夕阳的余晖。这两句通过对比,强化了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主题。

“晴放湿云归岳麓,风吹花气渡潇湘”则是诗人描绘自然景观的手法。晴空中湿云消散归于山麓之间,风吹过花间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这里流淌的是潇湘之水。这两句以轻柔、细腻的情景交织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最后,“不堪故国疮痍甚,白发三年滞异乡”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深切的怀念与哀愁。故国之地如今满目疮痍,而自己漂泊异乡已逾三载,头上的白发也在无声中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和离别的痛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深刻主题,是一篇情感真挚、意境丰富的佳作。

收录诗词(91)

金应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圣朝

白露点,晓星明灭,秋风落叶。

故址颓垣,冷烟衰草,前朝宫阙。

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

改变容颜,消磨今古,陇头残月。

形式: 词牌: 贺圣朝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杂曲歌辞.塞姑

昨日卢梅塞口,整见诸人镇守。

都护三年不归,折尽江边杨柳。

形式: 词牌: 塞姑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