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其一)

摇曳身随百丈牵,短檠孤照病无眠。

去家已过三千里,堕地今将二十年。

事有难言天似海,魂应尽化月如烟。

调糜量水人谁在,况值倾囊无一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其一)》。黄景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的遭遇和心境。

首联“摇曳身随百丈牵,短檠孤照病无眠”,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体随着长途跋涉而摇曳不定,夜晚只有孤灯陪伴,因病痛难以入眠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百丈牵”象征着旅途的漫长与艰辛,“短檠孤照”则突出了孤独与病痛的折磨。

颔联“去家已过三千里,堕地今将二十年”,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离家之远和时间之长。他离开家乡已经三千余里,从出生到现在已有二十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感,也蕴含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颈联“事有难言天似海,魂应尽化月如烟”,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认为有些事情难以启齿,仿佛天空一样深邃广阔,自己的灵魂似乎要化为如烟的月光,既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也暗示了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尾联“调糜量水人谁在,况值倾囊无一钱”,诗人感叹在困境中,连调和食物的水都难以找到,更不用说有人能伸出援手。同时,他自嘲地提到即使倾尽所有,也只剩下空囊,体现了生活的艰难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病痛、离家之远、世态炎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其二)

今日方知慈母忧,天涯涕泪自交流。

忽然破涕还成笑,岂有生才似此休。

悟到往来唯一气,不妨胡越与同舟。

抚膺何事堪长叹,曾否名山十载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湘江夜泊

三十六湾水,行人唤奈何。

楚天和梦远,湘月照愁多。

霜意侵芳若,风声到女萝。

烟中有渔父,隐隐扣舷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耒阳杜子美墓

得饱死何憾,孤坟尚水滨。

埋才当乱世,并力作诗人。

遗骨风尘外,空江杜若春。

由来骚怨地,只合伴灵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夜杂咏并序(其九)

背手巡空垣,皓魄忽堆素。

合睫晖馀凝,低头影相步。

惊禽时一翻,檐花落无数。

微微辨游丝,袅袅入深树。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