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其一)》。黄景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的遭遇和心境。
首联“摇曳身随百丈牵,短檠孤照病无眠”,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体随着长途跋涉而摇曳不定,夜晚只有孤灯陪伴,因病痛难以入眠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百丈牵”象征着旅途的漫长与艰辛,“短檠孤照”则突出了孤独与病痛的折磨。
颔联“去家已过三千里,堕地今将二十年”,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离家之远和时间之长。他离开家乡已经三千余里,从出生到现在已有二十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感,也蕴含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颈联“事有难言天似海,魂应尽化月如烟”,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认为有些事情难以启齿,仿佛天空一样深邃广阔,自己的灵魂似乎要化为如烟的月光,既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也暗示了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尾联“调糜量水人谁在,况值倾囊无一钱”,诗人感叹在困境中,连调和食物的水都难以找到,更不用说有人能伸出援手。同时,他自嘲地提到即使倾尽所有,也只剩下空囊,体现了生活的艰难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病痛、离家之远、世态炎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