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其二)

今日方知慈母忧,天涯涕泪自交流。

忽然破涕还成笑,岂有生才似此休。

悟到往来唯一气,不妨胡越与同舟。

抚膺何事堪长叹,曾否名山十载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在旅途患病时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句“今日方知慈母忧”,点明了诗人意识到母亲对自己的担忧,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接着,“天涯涕泪自交流”一句,描绘了诗人身处远方,心中满溢着对母亲的思念,泪水与思念交织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愁。

“忽然破涕还成笑”则展现了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从悲伤转为释怀,似乎找到了某种安慰或理解,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而“岂有生才似此休”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遭遇挫折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珍视与不甘。

“悟到往来唯一气”表明诗人通过这次经历,领悟到了生命的连贯性与统一性,认为无论是远隔千里的胡越之地,还是同舟共济的旅伴,都与自己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

最后,“抚膺何事堪长叹,曾否名山十载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未能实现的志向和梦想的遗憾,以及对未来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挑战的忧虑。诗人以自问的形式,流露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和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命、亲情和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湘江夜泊

三十六湾水,行人唤奈何。

楚天和梦远,湘月照愁多。

霜意侵芳若,风声到女萝。

烟中有渔父,隐隐扣舷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耒阳杜子美墓

得饱死何憾,孤坟尚水滨。

埋才当乱世,并力作诗人。

遗骨风尘外,空江杜若春。

由来骚怨地,只合伴灵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夜杂咏并序(其九)

背手巡空垣,皓魄忽堆素。

合睫晖馀凝,低头影相步。

惊禽时一翻,檐花落无数。

微微辨游丝,袅袅入深树。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闻子规

声声血泪诉沈冤,啼起巴陵暮雨昏。

只解千山唤行客,谁知身是未归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