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草.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形式:

翻译

长醉以后没有妨碍,不醒的时候有什么可以想的呢?用酒糟腌渍了功名二字,用浊酒淹没了千年来的兴亡史事,用酒曲埋掉了万丈凌云壮志。不识时务的人都笑话屈原不应轻生自尽,但知己的人都说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正确的。

注释

“长醉后”二句:长期昏醉有什么挂碍,昏睡不醒有什么思虑。
方何碍:却有什么妨碍,即无碍。
方,却。
有甚思:还有什么思念?糟腌:用酒糟腌渍。
腌,这里有玷污的意思。
醅渰:用浊酒淹没。
渰:同“淹”。
曲埋:用酒曲埋掉。
曲:酒糟。
虹霓志,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
达:显达,与“穷”相对。
知音:知己。
陶潜(365—327):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淡泊句利,弃县令回乡隐居,诗酒为伴。

鉴赏

这首元代白朴的《寄生草·饮》是一首以饮酒为题,寓言人生的短诗。诗人通过饮酒后的状态,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长醉后方何碍”意味着只有在沉醉中,人才能暂时忘却世俗的束缚和烦恼,展现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态度。接着,“不醒时有甚思?”暗示在清醒时,人们往往被忧虑和思虑所困扰,而酒能使人暂时忘却这些。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运用夸张手法,将个人的功名利禄与历史的盛衰兴亡一同置于酒杯之中,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微小。

“曲埋万丈虹霓志”进一步强调,即使有宏图大志,也可能被日常生活琐碎所淹没,如同彩虹般短暂而难以实现。最后两句“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借屈原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出在不被理解的时代,唯有知音才能理解自己的无奈和选择,暗含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饮酒为媒介,寓言人生,既有对世事的讽刺,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深沉反思,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52)

白朴(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朴,字太素。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字:仁甫
  • 号:兰谷
  • 生卒年:1226—约1306

相关古诗词

咏雪(其一)大石调【青杏子】

空外六花番,被大风洒落千山。

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沚,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形式:

【小石调】恼煞人(其一)

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

江上晚景寒烟,雾蒙蒙、风细细,阻隔离人萧索。

形式:

【中吕】阳春曲.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

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樽限杯。

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

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

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形式:

【中吕】阳春曲.题情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