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留别临川诸友

夜来风色。叹青灯素被,早寒欺客。

想寂寞、人在帘栊,望鸿雁欲来,又催刀尺。

秋满关河,更谁倚、夕阳横笛。

记题花赋月,此地与君,几度游历。江头楚枫渐赤。

对离尊饮泪,难问消息。

趁一舸、千里东归,眇天末乱山,水边孤驿。

晼晚年华,怅回首、雨南云北。

算今古、此情此恨,甚时尽得。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翻译

夜晚的风声,让人感叹青灯下的白色被褥,清晨的寒气侵袭着旅人。
想象中,孤独的人在窗前,望着天空的鸿雁即将飞来,却又想起裁剪衣物的忙碌。
秋天的景色充满边境河流,又有谁能倚靠夕阳,吹奏横笛。
回忆起曾在这里题写花卉诗篇,与你一同游历的日子,历历在目。
江边的红枫逐渐变红,面对离别之酒,只能饮泣,难以询问你的消息。
乘船向东归去,眼前是无尽的乱山和水边孤零零的驿站。
随着年华老去,我惆怅地回望,雨后的南方,云后的北方。
算算古今,这份情感和遗憾,何时才能真正结束呢?

注释

风色:夜晚的风声。
青灯:油灯,常用以形容夜晚读书或冥思。
素被:白色的被子。
早寒:清晨的寒冷。
帘栊:窗户。
刀尺:裁剪衣物的工具。
关河:边境的河流。
夕阳:傍晚的太阳。
离尊:离别时的酒杯。
消息:对方的消息或音讯。
舸:小船。
孤驿:孤独的驿站。
晼晚:傍晚,晚景。
雨南云北:比喻远方,意指分别后各在天涯。
尽得:完全得到,彻底结束。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解连环·留别临川诸友》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词作。开篇以“夜来风色”描绘了夜晚的凄清氛围,暗示了即将的离别。“青灯素被,早寒欺客”形象地写出词人独处的孤寂和早秋的寒意,流露出客居他乡的无奈。接着,“想寂寞、人在帘栊,望鸿雁欲来,又催刀尺”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秋满关河,更谁倚、夕阳横笛”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伤感,夕阳、笛声与秋景交织,勾起词人心中的离愁。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记题花赋月,此地与君,几度游历”,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下片转向现实,“江头楚枫渐赤”描绘出江边枫叶变红的景色,象征着离别之苦。“对离尊饮泪,难问消息”直接表达出离别时的悲伤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词人想象自己乘舟东归,“眇天末乱山,水边孤驿”,画面孤独而苍凉。

结尾“晼晚年华,怅回首、雨南云北”感叹岁月匆匆,离别后各自东西,不知何时能再相见。“算今古、此情此恨,甚时尽得”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离别之情无尽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词人与临川诸友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无尽思绪。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

功名一饷。风波千丈。已与闲居认状。

平生一步一崎岖,也趱到、盘山顶上。

梅花解笑,青禽能唱。容我尊前疏放。

从今甘老醉乡侯,算不是、麒麟画像。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

生朝戊子。今朝戊子。五十八年还是。

头童齿豁可怜人,也召入、词林修史。前生偶尔。

后生偶尔。但喜心头无事。

从来不解学神仙,怎会得、长生不死。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摘红英.春雨惜花

莺声寂。鸠声急。柳烟一片梨云湿。惊人困。教人恨。

待到平明,海棠应尽。青无力。红无迹。

残香剩粉那禁得。天难准。晴难稳。

晚风又起,倚阑争忍。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蝶恋花.柳絮

陌上垂杨吹絮罢。愁杀行人,又是春归也。

点点飞来和泪洒。多情解逐章台马。

瘦尽柔丝无一把。细叶青颦,闲却当时画。

惆怅此情何处写。黄昏淡月疏帘下。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