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鸿草堂图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予缚世累,归来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前在太室山游玩,卢岩位于东边山坡。
直接攀登封禅坛,一夜之间脚生茧仿佛蚕丝抽成茧。
返回不再去,山峦沟壑只留在眼前。
哪知道我有十个愿望,却无法全部写满一尺幅。
每个卢生的经历,穿着粗布衣裳藏于大树下。
我正做着世外之人,行动和停留都不必被记录。
一生的岁月收入箱箧,如同对待犬马一样被捆束。
感叹我被世俗牵累,归来后只有茅屋为家。
江边有一百亩田地,清澈泉水映照着修长的竹子。
我还想隐藏身份,怎会再登上画卷之中。

注释

太室:古代山名,位于河南省。
卢岩:山中的一个地点。
登封坛: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
茧生足:形容行走艰难,如蚕丝般缠绕。
峦壑:山峦和山谷。
十志:十个未实现的愿望。
裘褐:粗布衣服。
世外人:超脱尘世的人。
图轴:画卷或绘画的轴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卢鸿草堂图》,描绘了诗人对卢鸿隐居生活的想象和感慨。首句“昔为太室游”回忆过去游历太室山的经历,卢岩位于东麓,暗示着卢鸿的隐居之地。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形象地写出卢鸿决心隐居的决心,仿佛一夜之间脚上生出茧子,象征着与尘世的割舍。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表达了诗人对卢鸿不再返回尘世的敬佩,卢鸿的隐居生活如画般留在眼前。诗人感叹卢鸿的淡泊名利,他的志向虽多,但并未体现在世俗的功名之中。“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描绘了卢鸿简朴的生活,身披粗布衣裳,生活在大树之下,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进一步强调卢鸿超然物外的态度,他的行为举止无需被世人记录。然而,即使如此,诗人仍感慨卢鸿的一生如同画卷般被珍藏,连同他的宠物也一同被置于箱箧之中。诗人自比卢鸿,感叹自己也被世俗束缚,但希望能回归自然,拥有像卢鸿那样的茅屋和田园生活。

最后两句“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愿再追求名利,只想逃避尘世的喧嚣,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整首诗以卢鸿的隐居生活为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名利的淡泊。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去年冬辙以起居郎入侍迩英讲不逾时迁中书舍人虽忝冒愈深而瞻望清光与日俱远追记当时所见作四绝句呈同省诸公(其一)

迩英肃肃晓霜清,玉宇时闻槁叶零。

风过都城吹广内,万人笑语落中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园

子嗟丘中亲艺麻,邵平东陵亲种瓜。

公今归去事农圃,亦种洛阳千本花。

修篁绕屋韵寒玉,平泉入畦纡卧蛇。

锦屏奇种斸岩窦,嵩高灵药移萌芽。

城中三月花事起,肩舆遍入公侯家。

浅红深紫相媚好,重楼多叶争矜誇。

一枝盈尺不论价,十千斗酒那容赊。

归来曳履苔径滑,醉倒闭门春日斜。

车轮班班走金毂,印绶若若趋朝衙。

世人不顾病杨绾,弟子独有穷侯芭。

终年著书未曾厌,一身独乐谁复加。

宦游嗟我久尘土,流转海角如浮槎。

归心每欲自投劾,孺子渐长能扶车。

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靴。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四十一岁岁莫日歌

小儿不知老人意,贺我明年四十二。

人生三十百事衰,四十已过良可知。

少年读书不晓事,坐谈王霸了不疑。

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

不知中途有陷阱,山高日莫多棘茨。

长裾大袖足溯挽,却行欲返筋力疲。

蝮蛇当前猛虎后,脱身且免充朝饥。

归来掩卷泪如雨,平生读书空自误。

山中故人一长笑,布衣脱粟何所苦。

古人知非不嫌晚,朝来闻道行当返。

四十一岁不可言,四十二岁聊自还。

形式: 古风

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

细莎为屦如编须,轻葛为服如剪莩。

寒泉洒屋朝露濡,霜簟可荐机可扶。

风鸣牖间如吹竽,此虽有暑宜亦无。

庭前峻山槎之馀,盆中养鳅大如鱼。

荻生抱甲未见肤,蔓起上屋将悬壶。

麦苗高齐可藏乌,此虽非野仅亦如。

兄居溪堂南山趺,濯足溪水惊雁凫。

澄潭百丈清无淤,将往思我立踟蹰。

东轩鄙陋何足居,欲行不行系辕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