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杂诗六首.莲房

莲房前后熟,供啖不须齐。

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马蹄。

尚连馀蕊在,深映乱荷低。

脆美知新采,近根犹带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莲蓬已经成熟,不必整齐地采摘供人食用。
莲藕鲜嫩如山蜂子,孔洞深邃像天马的蹄子。
莲藕还连着未凋谢的花蕊,低垂在杂乱的荷花丛中。
新鲜的莲藕脆美无比,靠近根部还沾有泥土的气息。

注释

莲房:莲蓬。
熟:成熟。
供啖:供人食用。
齐:整齐。
肉嫩:鲜嫩。
山蜂子:比喻莲藕的形状。
棱深:孔洞深。
天马蹄:比喻莲藕的孔洞。
乱荷:杂乱的荷花。
低:低垂。
脆美:脆嫩美味。
新采:新鲜采摘。
犹带泥:还带着泥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荷花采摘场景,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荷花的鲜美与自然之趣。

"莲房前后熟,供啖不须齐。" 这两句写出了荷花已经成熟,但并不需要一次性全部采摘,可以根据需要逐渐采食,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从容不迫、享受生活的态度。

"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马蹄。" 山蜂子的形象,用来比喻荷花的嫩滑,而“天马蹄”则形象地表达了荷花中空的部分形状,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荷花之美。

"尚连馀蕊在,深映乱荷低。" 这里描绘的是荷花还带着未完全开放的花蕊,而它们被深深地映照在水中,与周围的荷叶交织成一片繁密的景象。

"脆美知新采,近根犹带泥。" 最后两句强调了荷花的脆嫩与美味,以及它的新鲜度,还有它被采摘时带着的泥土,这些细节增添了一份生动感和真实感。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外形、质地、成熟程度以及采食状态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切体验,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怀。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南园杂诗六首.萤

林塘荒湿地,向夕已飞萤。

月没蛩吟砌,露凉人在庭。

随风疑落烬,过水乱疏星。

学子灯前寝,谁将尔照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形式: 古风

南湖(其二)

海雁长桥北,乘闲日日来。

游鱼自应乐,宿鸟不相猜。

弱柳周遭合,芳花次第开。

梁王昔游集,后乘列邹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南湖(其一)

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

鸟起沙留迹,鱼惊浪结痕。

朱桥通别岛,白路出荒村。

城邑虽云迩,常无车马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