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海雁长桥北,乘闲日日来。
游鱼自应乐,宿鸟不相猜。
弱柳周遭合,芳花次第开。
梁王昔游集,后乘列邹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景。开篇“海雁长桥北,乘闲日日来”即设定了诗人在一个宁静而悠闲的时光里,于长桥之北享受着自然的美好。这里的“海雁”可能指的是长桥旁的水域反射出的波光,而非实指大雁。"乘闲日日来"则表明诗人对这份宁静时光的珍惜与期待。
接着,“游鱼自应乐,宿鸟不相猜”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陆上的鸟儿安然无忧地栖息,没有丝毫的戒备或敌对,这种境界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向往。
“弱柳周遭合,芳花次第开”则是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柳枝柔弱而又围绕四周,花朵依次开放,这些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够闻到花香和感觉到春风的温柔。
最后,“梁王昔游集,后乘列邹枚”中,诗人提及了历史上梁王的游历故事,并以此映照自己今日的所见所感。"昔"字表明这是过去的事,而“后”则指代现在或未来,通过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个人的情感联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文化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
鸟起沙留迹,鱼惊浪结痕。
朱桥通别岛,白路出荒村。
城邑虽云迩,常无车马喧。
踽踽出东轩,徐徐步小园。
何须从吏卒,亦不引儿孙。
蹑屐寻莎径,携筇拨水源。
愁闻俗客到,唯说市朝喧。
一榻仅容膝,身心俱寂然。
直缘知乐内,亦不为安禅。
棐几陈编掩,竹窗残局捐。
尚馀喧噪在,野鸟与林蝉。
官闲虚室白,粟饱太仓红。
朝夕扫三径,往来从二公。
蒹葭徒倚玉,燕雀岂知鸿。
相遇辄同醉,惟愁樽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