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林塘荒湿地,向夕已飞萤。
月没蛩吟砌,露凉人在庭。
随风疑落烬,过水乱疏星。
学子灯前寝,谁将尔照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专注学问的情怀。
“林塘荒湿地,向夕已飞萤。”这里设置了一种氛围,林边塘上因为潮湿而显得荒凉,而傍晚时分,萤火虫已经开始在空中闪烁,这不仅描绘了夏夜的景色,也为下文的情感铺垫。
“月没蛩吟砌,露凉人在庭。”月亮隐匿不见,蟋蟀在墙根处发出鸣叫的声音,诗人的庭院里弥漫着清凉的露水,这些都是对夜晚静谧氛围的刻画。
“随风疑落烬,过水乱疏星。”萤火虫随着微风摇曳,看似飘落,而流水两岸,星光闪烁却又显得杂乱无章,这些意象传达了夜晚自然界的活力和诗人的感受。
“学子灯前寝,谁将尔照经。”最后一句则是对书卷的依恋与渴望。诗人在提问,既然读书之子已经在灯下安然入睡,那么又有谁会去照亮你(指书籍)呢?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学业的执着和不离不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专注学术的情怀。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海雁长桥北,乘闲日日来。
游鱼自应乐,宿鸟不相猜。
弱柳周遭合,芳花次第开。
梁王昔游集,后乘列邹枚。
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
鸟起沙留迹,鱼惊浪结痕。
朱桥通别岛,白路出荒村。
城邑虽云迩,常无车马喧。
踽踽出东轩,徐徐步小园。
何须从吏卒,亦不引儿孙。
蹑屐寻莎径,携筇拨水源。
愁闻俗客到,唯说市朝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