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人

远道在天际,客行如浮云。

浮云不知归,似我长望君。

秋至汉水高,南音何时闻?

瑶草难远寄,西风气氤氲。

常恐山岳游,不反鸾凤群。

无厌坐迟人,风雨惊斯文。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远方的道路延伸到天边,行客的旅程如同飘忽的浮云。
浮云不知道回归何处,就像我长久地期盼着你的归来。
秋天的汉水水位升高,南方的乐音何时能再听见?
稀世的瑶草难以远送,西风中弥漫着浓厚的气息。
常常担心在山岳间游荡,不能回到那群鸾凤之中。
对于迟迟未归的人,我不再厌烦,只忧虑风雨会打断这美好的时光。

注释

远道:遥远的道路。
天际:天边。
客行:行客的旅程。
浮云:比喻行踪不定或漂泊不定。
归:回归。
似:如同。
汉水:古代中国河流名。
南音:南方的音乐。
瑶草:传说中的珍奇草药。
氤氲:烟雾弥漫的样子。
山岳游:在山岳间漫游。
鸾凤群:比喻高贵的群体。
厌坐:厌倦等待。
迟人:迟迟未归的人。
风雨:自然现象。
斯文:美好的时光, 文雅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怀远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深切的思念之情。全诗以飘逸的意境和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游子对于遥远家园及其亲人的无限眷恋。

“远道在天际,客行如浮云。”开篇即勾勒出一幅流动的画面,将长途跋涉的人比作飘渺的浮云,传递了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远方的深切思念。

“秋至汉水高,南音何时闻?”诗人通过季节的变换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记忆和期待。汉水在秋天水位上涨,这不仅是景象的描绘,更暗含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渴望听到来自南方故土的声音。

“瑶草难远寄,西风气氤氲。”诗人通过瑶草和西风的情感寄托,表达了无法用物品传递心意的无奈,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如同秋风中的湿润气息,渗透而深长。

“常恐山岳游,不反鸾凤群。”诗人担忧自己在外漂泊,与世间高洁的精神(比喻为“鸾凤”)相去甚远,这是对个人理想和现实处境之间差距的一种深刻感受。

最后,“无厌坐迟人,风雨惊斯文。”诗人在与他人的聚会中难以释怀,对于亲友的思念如同风雨般打扰着自己的心绪。这里“斯文”可能指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是对远方亲友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自然景物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怀幽期

清砧击霜天外发,楚僧期到石上月。

寒峰深虚独绕尽,夜水浅急不可越。

窅机冥智难思量,无尽性月如空王。

眼界行处不著我,天花下来惟有香。

我今胡为寄他乡。

形式: 古风

怀惠明禅师

秋天欲霜夜无风,我意不在天地中。

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解空长老莲花手,曾以佛书亲指授。

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

形式: 古风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

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

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

嚬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

欲求巧笑如生时,歌尘在空瑟衔丝。

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

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

宫漏丁丁夜向晨,烟消雾散愁方士。

形式: 乐府曲辞

沙上月

黄昏潮落南沙明,月光涵沙秋雪清。

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