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幽期

清砧击霜天外发,楚僧期到石上月。

寒峰深虚独绕尽,夜水浅急不可越。

窅机冥智难思量,无尽性月如空王。

眼界行处不著我,天花下来惟有香。

我今胡为寄他乡。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脆的捣衣声穿透霜天之外,楚地的僧人期待在石上赏月。
寒冷的山峰深邃空旷,我独自绕遍,夜晚的溪水浅而湍急难以渡过。
深远的智慧难以揣测,无边的月光如同空中的帝王。
行走之处眼中无我,只有天花飘落,香气四溢。
如今我为何流落在他乡。

注释

清砧:清脆的捣衣声。
霜天:寒冷的天气。
楚僧:楚地的僧人。
石上月:石上的月亮。
寒峰:寒冷的山峰。
深虚:深邃空旷。
夜水:夜晚的溪水。
不可越:难以渡过。
窅机:深远的智慧。
冥智:难以揣测的智慧。
空王:空中的帝王,比喻无边的月光。
眼界:视野。
著我:心中有我。
天花:佛教中象征吉祥的花。
香:香气。
胡为:为何。
他乡:他处,异乡。

鉴赏

诗人以清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山水图。开篇“清砧击霜天外发”,表现了夜幕降临,寒风中传来了远处砧板声响,如同天籁之音,穿透了霜冻的夜空。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声音的敏锐感受,也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紧接着“楚僧期到石上月”,则是诗人借用了古代传说中楚国的一位僧人,名叫期,他能够登山而至于月亮之处。这里不仅描绘了一幅神仙交游的奇妙景象,也隐含着诗人对高洁、超凡境界的向往。

“寒峰深虚独绕尽”一句,则通过对寒冷山峰的描述,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孤寂。山峰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空旷和神秘,而这种无人问津的状态,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夜水浅急不可越”则描绘了一条河流,在夜晚变得浅而又急,水流湍急至极,仿佛在警示着某种不可逾越的界限。这种景象既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喻了诗人内心对某些事物或情感的敬畏与戒备。

“窅机冥智难思量”表达了一种超乎常人的神秘智慧和深不可测的情感世界。诗人试图以语言捕捉这种境界,却又觉得力不从心,反映出对生命、宇宙的无限敬畏。

“无尽性月如空王”则是将自然界中变化无穷的月亮比作了虚幻而又统治一切的王者。这里的“无尽”和“如空王”,既是对月亮不变的赞美,也隐喻着诗人对于超越尘世、永恒不变之物的追求。

“眼界行处不著我,天花下来惟有香”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他的视线所及,无不渗透着他个人的情感。即便是眼前的世界,也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存在,而是带上了个人情感的色彩。而“天花下来惟有香”则更加深化了这种境界,天上的繁星如同花瓣一般降落,即使是看似遥不可及的事物,也只留下了一缕淡淡的清香。

最后,“我今胡为寄他乡”,诗人自问,自己为何漂泊在异乡。这里的“寄”字有着深意,不仅是对现实处境的无奈感受,更是对精神家园和归宿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情怀,以及对于生命意义与个人归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怀惠明禅师

秋天欲霜夜无风,我意不在天地中。

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解空长老莲花手,曾以佛书亲指授。

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

形式: 古风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

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

丽如三五月,可望难亲近。

嚬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谁能问。

欲求巧笑如生时,歌尘在空瑟衔丝。

神来未及梦相见,帝比初亡心更悲。

爱之欲其生又死,东流万代无回水。

宫漏丁丁夜向晨,烟消雾散愁方士。

形式: 乐府曲辞

沙上月

黄昏潮落南沙明,月光涵沙秋雪清。

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

形式: 古风

沛中怀古

烟芜歌风台,此是赤帝乡。

赤帝今已矣,大风邈凄凉。

惟昔仗孤剑,十年朝八荒。

人言生处乐,万乘巡东方。

高台何巍巍,行殿起中央。

兴言万代事,四坐沾衣裳。

我为异代臣,酌水祀先王。

抚事复怀昔,临风独彷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