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其二)

榕根败屋两三椽,客径无人老更便。

地近东南多泽国,雨逢甲子少丰年。

径须酣饮六十日,安用取禾三百廛。

待得风头风力□,梅花如雪月初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榕树的根深入破旧房屋,两三间小屋显得孤单,客路上空无一人,只有我这老者更加自在。
这里地处东南湿润之地,湖泊众多,但雨水频繁,遇到甲子这样的干年,收成往往不多。
何需忧虑六十天后的饥荒,何必去收割那三百户人家的稻谷。
等到风雨过后,风力渐强,那时梅花盛开如雪,月儿也圆满明亮。

注释

榕根:榕树的根。
败屋:破旧房屋。
两三椽:两三间。
客径:客路。
无人:空无一人。
老更便:我这老者更加自在。
地近东南:地处东南。
多泽国:湖泊众多。
雨逢甲子:遇到干年。
少丰年:收成不多。
径须:何需。
酣饮:畅饮。
六十日:六十天。
三百廛:三百户人家的稻谷。
待得:等到。
风头风力:风雨过后,风力。
□:此处可能缺失一个字或符号,无法确定。
梅花如雪:梅花盛开如雪。
月初圆:月儿圆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田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榕根败屋两三椽”一句,以榕树盘根错节的形态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沧桑,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待人生的超然态度。"客径无人老更便"则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行走在无人的小路上变得更加自在和舒适。

“地近东南多泽国”一句,通过地理位置来强调这个地方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是一个物产丰饶的地方。"雨逢甲子少丰年"则透露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担忧,以及对于丰收的期待。

“径须酣饮六十日”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希望在这条小路上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安用取禾三百廛"则是说,即使收成了大量的粮食,也不必急于求成,只需平和地享受生活即可。

“待得风头风力□”一句中,"风力"后面的字眼被省略,留给读者无限想象。"梅花如雪月初圆"则是用鲜明的笔触描绘了初春时分梅花盛开的情景,月亮也渐渐变得圆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享受简单生活的情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自然,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本真的珍视和热爱。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久雨似有晴意继而复阴作望晴

一夜翻河落瓦沟,平明山霭欲全收。

正疑础润云生足,直怕天明日探头。

倏忽去来观聚蚁,现前起灭悟浮沤。

占晴不问黄衣使,已向鸟乌声际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久雨阻游昭亭有作

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

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

客鬓霜前落,诗情酒外酣。

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大暑久不请谒登南楼望成父西庵慨然奉思因成小诗

南郭子綦隐,西郊杜老居。

风流知异代,臭味本吾庐。

高阁深翻贝,虚堂静散书。

经旬想颜色,着雨问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小云堂

老子何因一念差,肯将簪绂换袈裟。

同参尚有满路在,异世犹将逊老誇。

结习未忘能作舞,因缘那得见拈花。

却修净业寻来路,澹泊如今居士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