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泜水潍城垓下,陈仓子午褒斜。
先手偏争后着,一羊不奈三叉。
这首诗是王夫之的《咏史二十七首》中的第十二首,以历史地理为背景,展现了战争策略和智谋的较量。"泜水潍城垓下"提及的是古代战场,泜水、潍城和垓下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战事地点,暗示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陈仓子午褒斜"则指代另一条重要的军事通道,陈仓、子午谷和褒斜道,这些都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先手偏争后着"表达了在战争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性,强调了智谋和策略的运用,意味着在看似劣势的情况下,通过巧妙布局争取主动。"一羊不奈三叉"则以形象的比喻,描述了一只羊面对三个叉子的困境,象征着弱小一方难以抵挡强敌的多重攻势。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描绘历史战场和战略对决,揭示了战争中的智谋与力量对比,体现了王夫之对历史和军事智慧的独特见解。
不详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曹魏登坛舜禹,萧梁塔庙瞿昙。
酸得不禁太苦,悟来妙在无惭。
代契丹憎延广,为司马爱谯周。
一线容头活计,二毛肉袒风流。
肯死魔留佛种,再来鹰化鸠啼。
借问邦昌伪相,何如任永淫妻。
方寸止知老母,始终唯报韩王。
家鹜尽供玉馔,元禽长寄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