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建溪图

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分明记得曾行处,祗欠猿声与鸟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翻译

六幅薄绸画中的建溪景致,刺桐花树下道路起伏不平。
清楚地记得曾经走过的路径,只缺少了猿猴的叫声和鸟儿的啼鸣。

注释

六幅轻绡:六幅轻薄透明的丝绸画布,形容画面轻盈美丽。
建溪:指建溪河,位于中国福建省,风景秀丽。
刺桐花:一种植物的花,这里用来描绘沿途的美景。
路高低:形容道路崎岖不平,有高有低。
分明记得:清晰地记得,强调记忆深刻。
曾行处:曾经走过的地方。
祗欠:只缺少,表示遗憾或不足之处。
猿声与鸟啼:自然界的动物声音,这里象征自然和谐与生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景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深切记忆和感受。

“六幅轻绡画建溪”,这里的“六幅”可能指的是连续的画卷,每一幅都展示了建溪的不同风貌。诗人通过“轻绡”来形容画纸,既表现了画作的精致,也暗示了一种柔和、细腻的情感。

“刺桐花下路高低”,诗中的“刺桐花”即指的是桐树开花,通常桐花白而香。在这里,它不仅是景物的一部分,更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色彩。道路的“高低”则形象地描绘出溪谷间起伏的自然路径。

“分明记得曾行处”,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经历过的地方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记忆。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一种回忆,更是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

最后,“祗欠猿声与鸟啼”一句,则是在描绘画面缺少的元素。诗人通过“祗欠”,即“只欠”的意思,表达了对这幅画作中缺失的自然声音——猿啼和鸟鸣的一种渴望。这也许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声音会让景色更加生动,因此诗人希望它们能出现在画中,使得画面更加完整。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题黄山人庭前孤桂

映窗孤桂非手植,子落月中闻落时。

仙客此时头不白,看来看去有枯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赠东溪贫道

非唯剑鹤独难留,触事皆闻被债收。

赖是豪家念寒馁,却还渔岛与渔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赠申长官

言下随机见物情,看看狱路草还生。

旅人莫怪无鱼食,直为寒江水至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赠会稽杨长官

直钩终日竟无鱼,钟鼓声中与世疏。

若向湖边访幽拙,萧条四壁是闲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