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蜜酒歌

蜂王举家千万口,黄蜡为粮蜜为酒。

口衔涧水拾花须,沮洳满房何不有。

山中醉饱谁得知,割脾分蜜曾无遗。

调和知与酒同法,试投曲糵真相宜。

城中禁酒如禁盗,三百青铜愁杜老。

先生年来无俸钱,一斗径须囊一倒。

餔糟不听渔父言,炼蜜深愧仙人传。

掉头不问辟谷药,忍饥不如长醉眠。

形式: 古风

翻译

蜂王一家人口众多,以黄蜡为食,蜜糖作酒。
它们口含涧水,采集花粉,房内湿气重,蜜源丰富。
山中蜜蜂醉饱无人知晓,它们割取脾脏分享蜜糖从不遗漏。
调制蜂蜜的方法与酿酒相似,尝试加入曲糵,十分适宜。
城市严禁饮酒如同防盗,杜甫为此忧虑,青铜器皿都愁绪满怀。
先生近年来没有俸禄,一斗好酒也要倾囊而出。
他不听渔夫劝阻,沉迷于酿蜜,深感愧对仙人的教导。
他不再寻求辟谷之药,宁愿选择长醉不醒,忍受饥饿。

注释

蜂王:蜜蜂群体中的雌蜂,负责产卵。
黄蜡:天然树脂,古代常用于制作蜡烛。
涧水:山涧中的溪水。
沮洳:潮湿低洼的地方。
割脾:蜜蜂储存蜜糖的器官。
曲糵:酿酒时使用的发酵剂。
杜老:指唐代诗人杜甫。
俸钱:官吏的薪水。
餔糟:吃酒糟。
渔父:渔夫。
炼蜜:提炼蜜糖。
辟谷:道家修炼方法,不食五谷。
忍饥:忍受饥饿。
长醉眠:沉醉不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子瞻蜜酒歌》,通过对蜂王和蜜蜂酿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以及对城市禁酒规定的讽刺。诗中以蜂王家族采集花蜜,酿制蜂蜜酒为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勤劳与甜蜜生活。诗人感慨自己如蜂王般忙碌,却因俸禄微薄而无法畅饮,暗示了官场生活的艰辛。他选择“餔糟”(饮酒)而不听渔父的节俭之劝,宁愿沉醉于蜜酒之中,也不愿追求辟谷之类的清苦修行,体现了诗人对世俗欢乐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整体上,此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九)八功德水

君言山上泉,定有何功德。

热尽自清凉,苦除即甘滑。

颇遭游人病,时取破匏挹。

烦恼虽云消,凛然终在臆。

形式: 古风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八)定林院

定林两山间,崖木生欲合。

茅屋倚岩隈,重重阴清樾。

晨斋取旁寺,生事信幽绝。

吾人定何为,常欲依暖热。

形式: 古风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三)荼蘼洞

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

绮席堕残英,芳樽渍馀馥。

形式: 五言绝句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二)灙泉亭

泉来草木滋,泉去池塘满。

委曲到庭除,清泠备晨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