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过严陵》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严陵地区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壮丽景色。
首联“严陵物色动新年,解缆春回七里船”开篇即以“严陵”点题,描绘出新年的严陵景象,春意盎然,船只在春回大地之际启航,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与自然界的活力。
颔联“绣岭更宜残雪映,钓台高并客星悬”进一步展开画面,绣岭上的积雪与春日阳光交相辉映,增添了几分冬末春初的韵味;而钓台则与天空中的星辰相对应,高耸入云,寓意深远,既展现了自然景观之美,也暗含了历史人物的风骨。
颈联“滩声乍合三江壮,山势遥临百越偏”转而描写严陵地区的地理特征,三江交汇之处,滩声轰鸣,展现了一种壮阔的气势;远处的山脉延伸至百越之地,不仅描绘了地理的辽阔,也暗示了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尾联“此日青阳瞻帝座,羊裘深愧昔人贤”则是诗人对当前情境的感慨,表达了对帝王之尊的仰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像古人那样贤能的自谦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自我反思。
整体而言,《过严陵》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严陵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自身修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