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严陵

严陵物色动新年,解缆春回七里船。

绣岭更宜残雪映,钓台高并客星悬。

滩声乍合三江壮,山势遥临百越偏。

此日青阳瞻帝座,羊裘深愧昔人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过严陵》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严陵地区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壮丽景色。

首联“严陵物色动新年,解缆春回七里船”开篇即以“严陵”点题,描绘出新年的严陵景象,春意盎然,船只在春回大地之际启航,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与自然界的活力。

颔联“绣岭更宜残雪映,钓台高并客星悬”进一步展开画面,绣岭上的积雪与春日阳光交相辉映,增添了几分冬末春初的韵味;而钓台则与天空中的星辰相对应,高耸入云,寓意深远,既展现了自然景观之美,也暗含了历史人物的风骨。

颈联“滩声乍合三江壮,山势遥临百越偏”转而描写严陵地区的地理特征,三江交汇之处,滩声轰鸣,展现了一种壮阔的气势;远处的山脉延伸至百越之地,不仅描绘了地理的辽阔,也暗示了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尾联“此日青阳瞻帝座,羊裘深愧昔人贤”则是诗人对当前情境的感慨,表达了对帝王之尊的仰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像古人那样贤能的自谦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自我反思。

整体而言,《过严陵》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严陵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自身修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题候涛山观音寺寺徙自落迦

落迦山上古祗林,白马西来峡口深。

月出尔时楼阁影,风还如是海潮音。

若非鹦鹉元能语,谁解莲花不染心。

五十三员知识尽,可劳踪迹问浮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大阅兵海上(其一)

使者乘轺大阅兵,千艘并集甬句城。

腾装杀气三江合,吹角长风万里生。

帐拥楼台天上坐,阵回鱼鸟镜中行。

不知谁校昆池战,横海空传汉将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阅兵海上(其二)

戈船诸校锦征袍,水战当场命客豪。

万橹军声开岛屿,千樯阵影压波涛。

赤城深泛旌旗动,射的遥衔竹箭高。

东海便应铜柱起,何妨马援是吾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大阅兵海上(其三)

列舰如城积水前,援枹拥棹出行边。

桔槔气迸流乌火,组练光摇太白天。

鹅鹳一呼风雨集,鼋鼍双驾斗牛悬。

即今万国梯航日,并识君恩浩荡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