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司空赴镇襄阳

中外兼权社稷臣,千官齐出拜行尘。

再调公鼎勋庸盛,三受兵符宠命新。

商路雪开旗旆展,楚堤梅发驿亭春。

襄阳风景由来好,重与江山作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他作为内外兼顾的国家重臣,众多官员一同出门迎接,尘土飞扬。
再次主持重大事务,功绩显赫;多次接受军事命令,新受恩宠。
商路上冰雪融化,旗帜飘扬;楚河堤畔梅花绽放,春天来到驿站。
襄阳的风景向来优美,我将再次成为江山的主人。

注释

中外兼权:内外皆有权力。
社稷臣:国家的重要官员。
千官:众多官员。
拜行尘:出门迎接,尘土飞扬。
再调:再次主持。
公鼎:象征国家的重要职位。
勋庸:功绩。
三受:多次接受。
兵符:军事命令。
宠命:恩宠。
商路:商业道路。
旗旆:旗帜。
展:展开。
楚堤:楚地的河堤。
梅发:梅花盛开。
驿亭春:春天的驿站。
襄阳:地名,今湖北襄阳。
风景由来好:向来风景优美。
重与:再次。
江山作主人:成为江山的主宰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名为《送李司空赴镇襄阳》。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

“中外兼权社稷臣,千官齐出拜行尘。”

开篇两句描绘了一位手握重权、身负国家社稷之责的大臣形象,他的威仪如此宏大,以至于所有官员都不得不出来迎拜,甚至连路上的尘土都要为他低头。

“再调公鼎勋庸盛,三受兵符宠命新。”

接下来的两句则写到了这位大臣的能力和地位,他曾多次调动重兵,手握军权,接受皇上的信任和新的命令。这里的“公鼎”、“兵符”都是象征着高官和军事指挥权力的物品。

“商路雪开旗旆展,楚堤梅发驿亭春。”

诗人接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商路上的积雪被清理,军旗在寒风中飘扬;而楚地的堤岸上,梅花已经开放,驿站的春意盎然。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远方将要到达之地的想象和期待。

“襄阳风景由来好,重与江山作主人。”

最后两句则是送别之情,诗人表达了对襄阳这片风景的赞美,并祝愿友人能像拥有这片江山一样,在新的岗位上发挥主导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李司空宏伟形象和壮观场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送李馀及第后归蜀

十年人咏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

归去唯将新诰牒,后来争取旧衣裳。

山桥晓上芭蕉暗,水店晴看芋草黄。

乡里亲情相见日,一时携酒贺高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李评事游越

未习风尘事,初为吴越游。

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

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

西陵待潮处,知汝不胜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李骑曹灵州归觐

翩翩出上京,几日到边城。

渐觉风沙起,还将弓箭行。

席箕侵路暗,野马见人惊。

军府知归庆,应教数骑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杨少尹赴凤翔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

得钱祗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