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未习风尘事,初为吴越游。
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
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
西陵待潮处,知汝不胜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朋友出行的依依惜别之情。"未习风尘事,初为吴越游"表明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尚未习惯,而友人却要踏上去往吴越(今江浙一带)的旅程。"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则描绘出行时的景象,露水沾湿了湖边的草,太阳把金色的光辉洒在海与山上,展示了一幅秋天的美丽风景画。
"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中“梅市”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字,而“兰亭”则是诗人向往之地,这两处地点似乎都与友人的行程有关。诗人通过提及这些地点,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最后两句"西陵待潮处,知汝不胜愁"写出了诗人在西陵等待潮水的时间里,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切。"知汝"即是知道你,而"不胜愁"则表达了思念之情太过,以至于难以承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朋友离别的忧伤,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精致的艺术造诣。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翩翩出上京,几日到边城。
渐觉风沙起,还将弓箭行。
席箕侵路暗,野马见人惊。
军府知归庆,应教数骑迎。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
得钱祗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官为本府当身荣,因得还乡任野情。
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旧游寺里僧应识,新别桥边树已成。
公事况闲诗更好,将随相逐上山行。
应得烟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寻。
闲怜鹤貌偏能画,暗辨桐声自作琴。
长啸每来松下坐,新诗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里多宾客,君独相知最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