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元子步天歌(其四)南方七宿

星,七星如钩柳下生。

星上十七轩辕形,轩辕东头四内平。

平下三个名天相,相下稷星横五灵。

形式: 古风

翻译

星星闪烁,形似钩状,在柳树下显现。
在星星之上有十七颗星排列成轩辕星座,轩辕星座东端有四颗星排成平整的一行。
这行星星之下有三颗星,名为天相星,天相星下横着的是代表五谷之神的稷星,蕴含着神秘的力量。

注释

星:星星。
七星:指北斗七星,这里形容星星的形态。
钩:形状像钩子。
柳下生:在柳树下出现,描绘星空下的景象。
星上十七轩辕形:指十七颗星组成的轩辕星座,是中国古代星宿之一。
轩辕东头:轩辕星座东侧的部分。
四内平:四颗星排列得很平整。
三个名天相:三颗星合称为天相星,与天文或占星学中的官职相对应。
相下稷星:天相星之下是稷星,象征农业和粮食。
五灵:可能指五方之灵,象征着宇宙间的和谐与平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空中的星象,通过对七星的形状和位置的细致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天文观测的精确与敬畏。诗人以“钩柳”比喻北斗七星之曲折,其上十七星构成轩辕之象,东头四星排列平行,下方三个名为天相,再下稷星横亘五灵。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心中宇宙秩序与和谐美感的体现。通过这种写法,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天地之大、宇宙之奥妙的赞叹和探索。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而具有画面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通过观察星辰来认识自然规律、预测天气或占卜吉凶的传统智慧。

收录诗词(31)

王希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青罗山布衣。玄宗开元年间以方技为内供奉,待诏翰林。尝奉命编《太乙金镜式经》。又撰《丹元子步天歌》一卷。该书七言,有韵,系我国古代以诗歌形式介绍全天星官之天文学重要著作。首创将整个天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个天区。每区包含若干星官、数量、位置

  • 号:丹元子
  • 籍贯:唐时

相关古诗词

丹元子步天歌(其五)南方七宿

张,六星似轸在星傍。

张下只是有天庙,十四之星册四方。

长垣少微虽向上,星数歌在太微傍,天尊一星直上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丹元子步天歌(其六)南方七宿

翼,二十二星大难识。

上五下五横著行,中心六个恰如张。

更有六星在何许?三三相连张畔附。

必若不能分处所,更请向前看野取。

五个黑星翼下头,欲知名字是东瓯。

形式: 古风

丹元子步天歌(其七)南方七宿

轸,四星似张翼相近,中央一个长沙子。

左辖右辖附两星,军门两黄近翼是。

门下四个主司空,门东七乌青丘子。

青丘之下名器府,器府之星三十二。

以上便为太微宫,黄道向上看取是。

形式: 古风

刺当涂者

末劫兰香科下人,衣冠礼乐与君臣。

如来若向阎浮出,莫现从来丈六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