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惠州紫诠筑子日亭于罗浮绝顶歌以寄之

我昔深春上衡岳,千峰万峰如玉琢。

雪压松篁尽倒垂,杖头一拨飞冰雹。

祝融古殿在中峰,皎若琼瑶生四角。

石墙铁瓦大如席,巨木为椽全不桷。

侧听唯有风怒号,仰视分明天一握。

南归与客入罗浮,腊尽绵衣寒未觉。

三更观日坐飞云,露宿终宵殊龊龊。

福地那能久寂寥,使君五马来河朔。

山灵留意俟奇人,大雪飞空洒行幄。

诸溪生骨不成流,有酒如渑亦须涸。

同行宾客多英贤,儒衣僧衲皆沾渥。

豪吟总作金石声,瑶池直奏钧天乐。

纪游示我诗一卷,更道新亭命工斫。

亭成榜以子日名,盛事千秋良不数。

蓬瀛来此几星霜,绝顶谁为问硗埆。

童儿垒石作浮图,樵斧无时加击㧻。

一朝杰构得未曾,四百名峰增卓荦。

元阳之生正在子,天心来复还先剥。

日月精华吸最初,神仙老易非殊学。

重檐深覆欲经久,土墄因仍制宜朴。

石楼大小互相望,上界仙坛为犄角。

雨馀飞瀑响渐多,暖后黄精亦堪斸。

为公拟续春深游,亭中卧待天鸡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王惠州在罗浮山绝顶建造“子日亭”的赞美与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文建筑的雄伟,以及与之相融合的和谐氛围。

首句“我昔深春上衡岳”,诗人回忆起自己往昔登临衡山的情景,引出对王惠州所建亭阁的赞叹。接下来的描述,如“千峰万峰如玉琢”、“雪压松篁尽倒垂”等,生动地勾勒出山岳的峻峭与雪景的壮观,展现出自然之美。

“祝融古殿在中峰”至“仰视分明天一握”,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中古殿的庄严与天空的辽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南归与客入罗浮”至“露宿终宵殊龊龊”,则通过叙述与友人的旅行经历,展现了一种自由自在、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福地那能久寂寥”至“神仙老易非殊学”,诗人表达了对王惠州此举的赞赏,认为此举不仅为福地增添了人文气息,也为寻求精神寄托的人们提供了新的去处。同时,也暗示了通过这样的活动,人们可以像神仙一样追求内心的修养与智慧。

“纪游示我诗一卷”至“绝顶谁为问硗埆”,诗人通过叙述“子日亭”的建造过程和完成后的盛况,展现了这一事件的深远意义。最后,“为公拟续春深游”至“亭中卧待天鸡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机会再次体验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建筑的完美结合,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梁殿一殿章招饮雨花洞即事

五峰处处有名区,最是君家似画图。

已割山光来屋里,不妨楼外即城隅。

香垂峭壁千花细,石透盘根老树孤。

两世过从今几度,快听春鸟劝提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春日同吴又札梁耋符郭公鹫游东郊倪公堤观徐邑侯新修石桥松路

杏花风里酒旗翻,郭外新堤带远村。

双塔云生偏荫路,九桥潮长各争门。

童年捧杖还谁在,老大归心未易言。

待得小松高百尺,与君春雨更携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林叔吾六十次己未韵寿之

祝君昔何所,计月百六十。

不谓生初年,循环亦俱及。

春从笑语深,霜自须眉入。

天地已惊雷,龙蛇未离蛰。

寄此一篇诗,茫然百忧集。

想见举案间,当欢或成泣。

有兄共白头,有子幸能立。

此外复何求,一觞聊自执。

溟鲲易变化,隙驷难维絷。

蟠溪有钓叟,老见干戈戢。

君家有林类,百龄歌且拾。

穷通理若何,仰视天如笠。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嘲剔牙杖

甘苦全无与,平生薄自居。

齿牙虽得利,骨肉渐应疏。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