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寓直梦游仙游寺

西轩草诏暇,松竹深寂寂。

月出清风来,忽似山中夕。

因成西南梦,梦作游仙客。

觉闻宫漏声,犹谓山泉滴。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西轩悠闲地起草诏书,松竹深处一片寂静。
月亮升起,清风吹来,仿佛置身于山中的夜晚。
于是做起向西南的梦,梦中成为游历仙境的客人。
醒来只听见宫中的漏壶声,还以为是山泉滴水的声音。

注释

西轩:指诗人所在居所的西边窗轩。
草诏暇:指诗人闲暇时在起草诏书。
松竹深寂寂:形容环境的宁静,松竹茂密,更显寂静。
月出清风来:月亮升起,带来清凉的夜风。
山中夕:山中的夜晚,寓意宁静、远离尘嚣的环境。
因成西南梦:因这宁静的氛围,诗人做起了向西南方向的梦。
游仙客:指在梦中游历仙境的人,象征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觉闻宫漏声:醒来后听到的是宫中的计时器——漏壶的声音。
山泉滴:比喻梦醒后回到现实,听到的声音像山泉滴水,暗示怀念山林的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了超凡脱俗的意境。"西轩草诏暇,松竹深寂寂"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其中“西轩”指的是西边的车轮声,象征着远离尘嚣,而“草诏暇”则是草地上野兽活动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的氛围。

"月出清风来,忽似山中夕"这句,则描写了夜晚月亮升起,带来了清凉的微风,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就像是身处山中的黄昏时分。这里,“忽似”表达了一种突然之间的感觉转换,诗人通过这种转换,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融入自然的情感体验。

"因成西南梦,梦作游仙客"这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梦中也希望能够摆脱现实的束缚,成为一位游历仙境的旅人。“西南”往往被古人用来象征着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向了一种理想中的仙境。

最后两句"觉闻宫漏声,犹谓山泉滴"则表达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即使是宫殿中的水钟之声,在他听来也如同山中的清泉,这种感觉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和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简简吟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形式: 古风

蓝田刘明府携酌相过与皇甫郎中卯时同饮醉后赠之

腊月九日煖寒客,卯时十分空腹杯。

玄晏舞狂乌帽落,蓝田醉倒玉山颓。

貌偷花色老暂去,歌蹋柳枝春闇来。

不为刘家贤圣物,愁翁笑口大难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蜀路石妇

道旁一石妇,无记复无铭。

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

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焭。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

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

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

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

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

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形式: 古风

谪居

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史。

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