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弥陀颂(其二)

树林水鸟各宣扬,宝网金台尽道场。

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现毫光。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念弥陀颂(其二)》由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佛教修行中的景象与感悟。

首句“树林水鸟各宣扬”,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树林中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水面上的鸟儿也悠然自得,各自展现着生命的活力。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次句“宝网金台尽道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宝网金台象征着佛教中的庄严与神圣,这里不仅指具体的寺庙建筑,更代表了修行者心中的道场。这句话传达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存信仰,皆可成为修行的场所,体现了佛教中“心即是佛”的理念。

后两句“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现毫光”,则是对内心修行的深刻感悟。钟鸣鼓响,不仅仅是外在仪式的声音,更是内在心灵的觉醒与呼唤。弥陀,即阿弥陀佛,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核心。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并实践佛法时,内心的光明与慈悲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如同佛光普照,触处皆是光明。这种光明不仅仅是指物质世界的光芒,更是指心灵深处的智慧与慈悲之光。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的结合,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与境界,强调了内心的觉醒与光明的重要性,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念弥陀颂(其三)

鬓发看看染雪霜,心猿意马尚颠狂。

一朝掩目空归去,始信泥犁岁月长。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念弥陀颂(其四)

业报差殊事不同,劳生何地出樊笼。

欲知自性弥陀佛,在汝朝昏一念中。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念弥陀颂(其五)

众生苦海业坑深,不信因缘久溺沉。

闻得叉声方念佛,始知妻子老婆心。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念弥陀颂(其六)

不是山僧说是非,修行魔事要君知。

直须紧峭草鞋底,透过娑婆五欲池。

形式: 偈颂 押[支]韵